苏落星为她戴上项链后,陈玥的心情仿佛走在没有光亮的小巷——
但,很快便归于平静。
苏落星每天都很忙。
陈玥起床她出门,直到晚上九点,她重新躺回床上,走廊中才会响起懒惫的拖鞋声。
她们总碰不上面。
那天她提过的,要和她一起去购买新的手机和iPad也没了后文。
事实上,陈玥对此也并无太多情绪波动,她也很忙。
林北矜为她找的补习老师是嘉和一中今年才刚刚退休的老师,虽然退休了,但看起来只有四十出头年纪的样子,整个人的状态也蓬勃向上。
她的生活很有规律——
五点半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后温书到七点,刘阿姨七点过来做早饭,她收拾好书包后,便下楼和刘阿姨一起在厨房里忙。
刘阿姨最开始一直把她往厨房外面赶,陈玥不会反抗,但第二天还是走进去,重复两次后,刘阿姨也放弃抵抗了。
她们聊天的内容什么都有,却从未涉及到“苏落星去哪了”这个话题。
刘阿姨不提,陈玥有点好奇,却也不多。
七点半出门乘坐地铁。
陈玥第一次乘坐地铁的时候,刘阿姨想要送她过去,她拒绝了。
她靠着搜索引擎,一步一步购票,进站,最后坐上地铁,每隔几秒便会抬头看一次指示屏,万幸最后没有坐过站——她从来没有坐过站。
陈玥同学还是很棒的嘛!
补习的课程需要上一天,为她补习的王燕华老师一生未婚,索性就留她在家里一起吃中饭,陈玥一开始推辞,最后推辞无果,两个人便一起在厨房里准备午饭了。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她对自己将要去的学校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
嘉和一中是省重点中学,面向全省招生,本市内的学生,普通班的录取分数线在695分以上,重点班则是700分以上,成华市中考满分710分。
这是很恐怖的一个概念。
如果非成华市本地学生,根据所在市的中考分数划分政策,也需要接近满分,才会被录取。
像陈玥这种外省的学生,理论上是没有报考资格的,但可以办寄读,每年需要缴纳的寄读费3-4万不等。
王老师切着菜,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陈玥,你真的很幸运了。”
这是陈玥心知肚明的事实。
她的分数够不到分数线的,但因为林北矜,所以有了进入嘉和求学的机会,这其实不公平。
但她还是隐秘地开心着——命运的天平第一次偏向了她。
她垂眸,眼神中的局促淹没在了阴影中,用尽量自然的语调附和老师道:“是啊,我也这么觉得,我真的很幸运。”
已经开始了话头,王燕华便继续了自己的话题:“陈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么好运气的。你的中考成绩,小林前段时间查到告诉我了,”
陈玥呼吸一滞,抬头望向她,
林北矜查到了,并没有告诉她,大概是不想打击她吧。
“547分。”谜底揭露。
一种意料之外的欣喜,恍如干涸大地上冒出的丝丝泉水,不等她开心透,王燕华便一捧火山灰淹没了这点清泉:“在你们当地大概是不错的分数,但在嘉和,够不上的。”
这也是事实。
陈玥重新低下了头。
“你很努力,弱点也很明显,陈玥,你的理科很差。”
王燕华变身成了医生,给她下了明确的诊断,宣判了她理科的绝症。
这是实话,刺痛却并不残忍。
“咱们的进度很快,但你作业的正确率能维持在百分之70到80,这就说明,你的学习能力不差,也肯花时间花功夫。”
至少不是全废了,她想。
“我能看出来,你是个要强的孩子,”她一边处理手上的小排骨,一边说,“孩子,保持住这股子拼劲儿。”
“人有什么样的命,由人自己说了算。”
陈玥点了点头。
不是的。她心想。
人的命一开始就注定好了。
有人生在罗马中心,踩在高塔的塔尖上向上攀登,星辰日月甚至宇宙,是那样的唾手可得;有人生于尘埃,卑微如野草也是生存资源的竞争者,拼了命的挣脱一切,以为一切都能好起来的时候,慕然回眸,绑在身上的是一条斩不断也剥离不掉的锁链——脱身于尘埃,寄生于她所呼出每一口气息的锁链。
牢固到,某天她走向死亡,这些锁链也会牢牢捆在她的白骨上,直到她也变成数以万计的尘埃中的一粟。
人能到达的高度,从一开始就注定好了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世界编造给泥巴人最虚幻美好的谎话。
“我们下午考个试吧。”
陈玥猛然回神——
去他的伤春感秋,什么能有突如其来的考试更加惊悚。
王燕华笑了下,落在陈玥眼中,便是恶魔的浅笑。
“也学了半个月了,再过一周就开学了,总得考个试,看看你适合选那三科吧。”
陈玥这一届学生是取消文理分科后的第一届学生,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小三门怎么排列组合在网上有八百种不一样的说法,但核心思想差不多——能选理不选文,理科好就业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理想的尽头是一纸工资条。
“啊,会不会太突然了?”
尽管已经清楚自己理科无能,但还是会心有幻想,审判自我远比评价他人要痛苦的多。
那时陈玥还不知道,她今后会对审判自我生出变态一样的满足,“我还没有复习。”
王燕华毫不犹豫地驳回了她的申请:“不是每天都写作业吗?”
好有道理,无从反驳。
“别紧张,只考小六门,不考语数英。”王燕华补充说。
这应该是为了安慰她,
但效果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