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赚得银子比往日都多,姜南想去买点肉,摊子上除了狼牙土豆,就没有其他炸物。
她准备自己做一点猪肉香肠。
一想到肉肠被油一煎,爆汁流油,酥脆肉香,咸香爽口。
姜南光是想想就忍不住咽口水。
去猪肉铺,买几斤猪后腿肉,猪小肠,各种香料。
坐牛车归家,时辰尚早,正好申时初。
两人刚到家就遇见准备去地里的周氏。
“阿娘,要去地里?”
周氏帮着把姜南背篓卸下来,瞧见买来的肉,笑意盈盈地回:“种的豆角开始长蔓子,得去给它搭架。”
“阿娘,我也一起去。”
姜南把东西放好,嘱咐沈安在家。
“哪用得上你,你休息就好,我自己去就行。”
姜南放下东西,帮着拿起搭架子的树干子。
这块地正好是从沈家分出来的,姜南和周氏一到地里,正巧老沈家的也在地里劳作。
赵春娘穿着红衫新衣在地里,亦步亦趋。
沈大富一脸不耐烦:“你赶紧把这衣裳换下来,能不能好好干活了!”
明明家中有不少银子,还偏偏要伺弄这一亩三分地。
沈大富心里正怨呢,他婆娘还在后头作乱。
赵春娘被吼,正要还嘴,就看见周氏。
她忘记回怼自家男人,拈酸刺耳的话想都没想出口:“这不是二房嘛,我还当你们就靠着摊子就能活呢,怎么还来下地啊。”
“是不是······”
没等人说出更难听的话,姜南抬眸轻笑地看着赵春娘,看得对面神色不安,她才说:“原来是大伯,大伯娘。”
“哎呀,伯娘穿这么艳红的衣裳来地里,怕是田间的虫子都要被伯娘吸引了呢。”
还真别说,赵春娘不仅得顾着自己的衣衫,地里的活没干多少,被虫子不知道咬了多少口。
姜南这么一说,浑身又开始泛起痒意。
“你!伶牙俐齿!”
沈大富一反常态地拉了一把人,赵春娘瞬间息了气,冷哼一声,脸上满是得意。
没人打扰,自然是好。
姜南拿起篾刀把竹竿削尖,杆子插入固定的地方就在豆角窝外侧。
周氏点豆角时,一窝一窝点得整齐,竹竿也插得匀称,一窝一杆,整整齐齐。
把豆角地全都搭好,姜南和周氏合力在离地里差不多一米之距的竖杆上再搭横杆用来固定。
姜南用藤蔓缠绕,手法快,缠得稳。
平时地里的豆角架子都只插竖杆,对面赵春娘轻唾一声:“多此一举。”
豆角架子搭好,顺带把杂草也扒了。
姜南先归家,她把小肠拿到河溪边去清洗。
拿了面粉,把里外清洗干净,才回家。
姜南把小肠翻过来,刮着内里的油脂,又翻回来撕掉外膜,这是一件费时的事。
周氏回家看姜南还在忙,她帮着准备明日出摊要用的东西。
又开始做晚饭。
晚饭有人做了,姜南开始把肥瘦肉拿出来剁馅,没有搅打机,只能人力。
姜南剁肉的声音响起,院子里外玩蹴鞠的沈安都被吸引了。
“嫂子剁肉,是不是要做肉丸子。”
沈安吃过姜南做的鱼肉丸子,他现在想起来,那味道仿佛又在嘴里滚了一遍,满怀期待地希望嫂子能做炸肉丸子。
姜南看去,沈安一脸馋样。
“等嫂子做出来,比肉丸子好吃多了。不过要是有剩下的肉,嫂子就给你做肉丸子。”
沈安一双眼睛,听得亮闪闪的,跟屁虫一样缀在姜南身边,也不嫌剁肉无趣。
“小安,别去搅和你嫂子,自己去院里玩。”
周氏传了火,开始炒菜,把碍事的沈安赶到院子里。
沈家小院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老沈家的院子外隐隐没着一个身影。
里面的人丝毫没有察觉。
“二房能出摊赚银子又如何,身上还不是穿得破烂陈旧,都说周氏命好,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又如何,不如我一个会念书的秀才郎。”
“沈二福能赚银子又如何,还不是个短命鬼。”
“好了,少说两句!”
沈全厉声呵斥,反倒被沈老婆子打断。
“一家子的讨债鬼,本就是这样的!”
“还好爹娘有先见之明,把人给分出去,不然这沈确拿回来的银子,还要用在他们身上,不如给我正礼用,还能给爹娘考个秀才回来,光宗耀祖。”
赵春娘喜滋滋地应和着自家婆母,没等两人高兴,院门忽的应声倒下。
一院子的人都被吓一哆嗦。
“哪个挨千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