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武周]从媚娘到武曌 > 第72章 五姓七望,重修《姓氏录》

第72章 五姓七望,重修《姓氏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太宗即位后,尽力规避山东高门对政治的影响,但是在朝廷重臣中,山东庶族仍然占据主流。在太宗的二十八位宰相里,高士廉、房玄龄、魏征、李勣等二十二人都是山东人。

而在这些人中,房玄龄的妻子是范阳卢氏的女儿,魏征为儿子魏叔瑜求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儿,李勣为儿子李震求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儿,其余重臣也多与山东士族通婚,此处便不再一一说明。

这些重臣可以凭借自身政治地位与山东士族通婚,但是其他一些地位较低的朝廷新贵要想与山东士族通婚,就需要重金聘之。

贞观六年,面对朝廷新贵为了提升声望地位向山东士族买婚的情况,太宗命人以当朝官品、人才修《氏族志》。然而在贞观十二年修成第一版《氏族志》上,山东博陵崔氏(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对此,太宗怒斥,“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官宦人物,贩鬻婚姻,是无礼也;依托富贵,是无耻也。(《 唐会要 ·卷三十六》)”

随后,太宗命高士廉等人重修《氏族志》,这次以皇族李氏为首,外戚次之,博陵崔氏(崔民干)被列为第三等。

尽管《氏族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李唐新贵的声望,改变了社会门第排序观念,但是朝廷诸臣从上到下多与士族高门通婚联姻,已然形成利益联盟,自然会维护士族高门的声望地位。这也导致即使到了唐朝末期,社会上仍然以与“五姓七望”通婚为荣。这种情况一直到了黄巢起义,屠戮士族高门,尤其是对“五姓七望”进行重点打击,杀人掠财,才真正终结了门阀士族制度。

回到显庆四年,羽翼丰满的李治在彻底解决长孙无忌等权臣的同时,也开始整治这个唐初遗留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