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就好,奴婢与李相国倒是有件大事。”
“大事?”胡亥眉头一皱。
赵高从袖中拿出一张帛,递到胡亥的眼前:“九公子。”
胡亥疑惑的打开帛,只看了一眼又将帛丢给了赵高:“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赵高却面不改色道:“这是陛下的意思。”
“不可能!”胡亥立刻否决道:“父皇现在在哪里,本公子要去见父皇。”
说完,就要向外走去,而赵高捡起地上的帛,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已经驾崩了。”
“你胡说!”胡亥一把推倒赵高:“先生,你疯了,竟敢在此胡言乱语。”
“我父皇得神仙庇护,长命百岁,你休得胡言乱语,否则别怪本公子无情。”
李斯忽然拦在胡亥的去路:“九公子,陛下,真的,去了。”
胡亥天晕地旋,后退了几步,喃喃的说道:“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父皇的身体的确欠安,但是他上次探望父皇时,父皇还都好好的啊。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
赵高看着失魂落魄的胡亥,冷笑的说道:“九公子,陛下去了,奴婢和李相国同样难过,但是眼前却不是难过的时候,大秦不可一日无君啊。”
胡亥心烦如麻,随口说道:“那就让大阿兄赶紧从北郡回来。”
赵高和李斯对视一眼,赵高上前一步,将帛书放在胡亥的眼前:“可陛下的意思是让九公子继位啊。”
胡亥却冷笑的看着眼前的帛书:“先生,你可知我最后见父皇时,我看到了什么?”
赵高:“.......”
胡亥目光冰冷的看着赵高:“那日,父皇发往北郡一封公文,最后的地方,父皇盖上了传国玉玺,和氏璧的传国玉玺。”
“不是像就是真的,和氏璧的传国玉玺的玺印,岂是普通的玉可比的!”
李斯不曾想到九公子胡亥竟然会一眼就辨别出玺印是假的,他一生光明正大,从未行此等宵小之事,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真的如何,假的又如何,世人又有几人能说的清楚?”
胡亥看着面前的赵高,这一刻的赵高已经不再是他认识的先生。
“陛下或许真的留下了遗诏,但是却不会让世人知道了,但这个遗诏,就是陛下留下的遗诏。”
“什么意思?”
“因为大公子和蒙恬见不到陛下的遗诏了。”
胡亥一惊:“什么?”
赵高却缓缓的说:“九公子没有发现阿好不见了吗?”
胡亥眉头一皱,阿好?
“她是陛下最后见的人,若是陛下真的留有遗诏,那就一定在阿好的手中。”
赵高走近胡亥,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而她不见了,九公子猜猜阿好她去了哪里?”
北郡!
赵高自然知道胡亥能猜出:“带着陛下的遗诏,却一直没有传来陛下的遗诏,九公子你不奇怪么?”
胡亥看着眼前陌生的赵高,听他说道:“那是因为阿好她找不到接旨的人了。”
大阿兄!
赵高非常满意胡亥的反应:“大公子不在了,蒙恬将军不在了,也就是说,陛下的那道遗旨,不在了。”
胡亥没有说话,他非常清楚赵高话里的意思,也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到底是什么。
赵高对李斯使了使眼色,李斯上前劝道:“陛下一统天下,曾称始皇帝,望大秦千秋万代,请九公子三思。”
“为什么是我?”
“因为这里的公子,只有九公子。”赵高再次将帛书递到胡亥的手中:“这一切都是天意。”
“阿好手中真的有父皇的遗旨?”
赵高摇摇头:“谁知道呢。”
“大阿兄怎么死的?”
“依诏而亡。”
“谁的诏书?”
“陛下临终所下。”
“为何而下?”
“公子戍边无果,惹怒圣颜。”
李斯最后劝道:“我等会尽心辅佐九公子。”
胡亥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眼前的帛书,赵高和李斯都没有催促,跪在地上等待胡亥的回答。
不知过了多久,胡亥起身,背对着赵高和李斯,声音喑哑的说道:“一切按照父皇的遗旨做吧。”
李斯与赵高退出来,李斯长吁一口气,心中的那块重石终于落地。
赵高看了李斯一眼,问道:“李相国,如今陛下已故,但远离咸阳,若是此时宣告天下,恐生祸事。”
“中车府令的意思是......”
“假装陛下依旧活着,东巡而归。”
“可是陛下的尸身.......”
“李相国不必担心,这个奴婢有办法,只可在陛下的车队后跟着一石鲍鱼,借鱼的臭味混淆腐尸的气味。”
“.......中车府令倒是想的周到。”李相国语气讥讽的说道。
赵高似乎全然听不出李相国话中的讽刺:“既然李相国没有意见,那奴婢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