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童谣的时间并不长,宋则却很开心,因为回想起的,都是上一世宝贵的美好画面。
只是,待他转身呼唤小崽子们回家时,发现身后不远处,站着几个熟悉的身影,正诧异而惊奇地注视着他。
“则,竟然是你!你什么时候会乐的?”看到宋则转身,这些人好奇地上前打量着他手里的新鲜玩意儿。
这两年到了冬日,宋则和宋伊都是在孤儿洞度过的,孤儿洞的雄子们都认识他,只是原身性格寡言,不善交流。天气转暖后,原身还是更愿意带着小侄子住在自家山洞,因而他们其实并不那么相熟。
这让宋则可解释的空间大了许多,“这是芦笛,我以前就会的。”
这个世上最熟悉原身的哥嫂都离世了,宋则说他以前就会,别人也无从考究。
而且,真相如何,众人也并不是多么关心,大家更惊叹于宋则有善乐这样的天分。
“则,你好厉害,比鼓还厉害。”
这句夸赞让宋则捕捉到一个信息,部落里有其他善乐的人,而他并不认识,也许是对方早已成家搬离了主峰。
那么,他手里的这只芦笛,是不是也可以作为变现的筹码呢?
“鼓是谁?”原身的记忆中并没有一个叫鼓的人,不过以原身不喜社交的性子,族里他不认识的人还有很多。
“鼓,以前也是孤儿洞的雄子,他两年前就成家了,那时候你还没来呢。不过,你肯定是见过他的,在丰收庆典上打鼓的那个就是。”回话的是一个叫叶的雄子,在孤儿洞中算是年纪最大的一批了,对以前的事情也记的更清楚。
将原身关于丰收庆典的记忆片段调出来,宋则却发现那些记忆画面十分模糊,这是原身对丰收庆典并不关心导致的记忆片段退化。
“鼓很喜欢乐吗?”
“当然,鼓说过,他要成为族里最善乐的那个。”说罢,叶打量宋则的表情带了些微妙:这两个,不会都要做族里最善乐的人吧?!
存着将来把芦笛变现的心思,宋则并没有解释什么,和叶打听了鼓的住址,便将手里的芦笛赠送给了他。之后,他带着小崽子们往住所处走去。
留在原地的几个孤儿洞雄子们,却感觉很是微妙。
“则,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
“可他以前很少和我们讲话,你怎么知道他以前是什么样的呢?”
“不管怎样,我更喜欢现在的他。”叶的立场,显然被手中的芦笛成功收买了。
周围的人也被叶手中把玩的芦笛吸引了注意力,立即转移话题,催促起叶吹响芦笛……
第二日。
晨起锻炼后,宋则没再出门。
在火堆边烘干了一夜的芦苇失去水份变得枯黄,太阳出来后,宋则将芦苇铺在外面继续晒干,还得准备重要的提纯工具。
盛放溶液的器皿,毋庸置疑,只有陶罐能担此重任。有点麻烦的,是找到合适的过滤材料。
将竹筐清洗出来,宋则用藤蔓皮密密地编织了两张小方席,包裹在竹筐外面,这样就有三层过滤了。
在山洞外找了一块相对平整的大石头,宋则把干芦苇放在上面引燃,待燃烧后的灰烬降温后,将收集到的灰烬放进包裹了两层小方席的竹筐里。
用竹罐将引来的山泉水洒在竹筐里,山泉水溶解了灰烬中的无机物,滴落在竹筐下的陶罐里。因小方席编织的紧密,竹筐中的混合溶液过滤的速度并不快。
在等待过滤的时间里,宋则拿出特意留下的芦苇杆,熟练地做了三根芦笛,因小老虎花维持兽型时间长,不适合使用芦笛,宋则做了个小竹哨。
昨日他送出芦笛的时候,三个小崽子虽然懂事地没有说什么,却难藏不舍的神情。
眼下,物质受限,精神上却没必要委屈了自家崽子,即便贫穷,也可以选择开心。
果然,收到穷开心小礼物的小崽子们高兴坏了,手舞足蹈地围着宋则,转圈吹芦笛。
被魔音灌耳的宋则领教了熊孩子的闹腾功力,快速将收集了过滤溶液的陶罐架在火堆上熬煮,趁这个时间,他教了小崽子们练习吹芦笛。
能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魔音,经过一番教化,变成了练习吹声的噪音。
在噪音三重奏的围攻中,宋则熬出了第一锅芦苇盐。
陶罐底部凝结出黄白色颗粒物,自然冷却后,宋则用石刀小心翼翼地刮了下来。
看着石板上成块的粗糙黄白色物质,宋则对自己方才的用词不严谨感到抱歉,哪里就用到“锅”这个单位了呢?用“捧”才更合乎实情呢。
捏一小块放入口中试个味儿。这下好了,不仅产量低,还很苦涩呢。
这下子,苦涩的不仅是嘴巴了。
虽然第一次做出的芦苇盐产量低、杂质多、苦涩味重,但谁让这是他目前唯一能获取到的盐分呢,至少它在口感上真的有咸味呢。
作为应急盐是没问题的,只是不适合长期食用,他还是应该想办法打探到盐卤或岩盐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