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完早饭,仍是差不多的时间,江月裁带着四人出了宫。
青菜并不沉,方丘身前身后各一个背篓,走得很轻松。
江月裁手里拿着一个热乎乎的煮鸡蛋,顺手在宫墙上磕了几下,边走边扒开吃了。
很香。
院子里的三只鸡早上都下了蛋,江月裁让人拿去煮熟,自己吃了一个,剩下的先给了翠微和纤云。
其他人也有鸡蛋吃,不过是宫里统一采买的。
众人走到前一天摆摊的地方,将菜篓放在地上。
江月裁跟旁边的老胡打了个招呼,然后去何三娘的铺子里取了锅具。
何三娘正给小女儿梳着头,看见江月裁问道:“小老板摊子上是不是卖粉条?”
江月裁点点头,“对啊,今天的还没买呢。”
何三娘笑道:“我这里就是粉坊,小老板不妨看看,价格很公道的。”
说着,她站起来推开了旁边的一道门。
江月裁跟着她进去看了看,里面的粉条种类很多,用草绳捆了起来,摆得很整齐。
何三娘道:“土豆做的五文钱一捆,红薯做的六文钱,有宽有细,要不要来一捆?”
江月裁点点头,“来一捆红薯的,要细点的,好跟菜一起熟。”
众人将锅架好,碗碟摆到桌子上。
纤云和元溪留下烧水洗菜。
方丘把空背篓背起来,跟着江月裁和翠微去买菜。
还是昨天的那几样菜,另外买了两根白萝卜。
最后去了鸡肉铺子,取那二十个鸡架。
老板娘拿了两片荷叶出来,铺在蔬菜上,然后将鸡架放在了最上面。
“二十二个,给四十文就行。”
江月裁付了钱,想起来昨天有人要打包鸡架,问道:“这荷叶是在哪买的?我也想买一些。”
老板娘笑道:“这都是我们夏天自己摘的,晒干了留着用。倒是也有卖的,但不太值当,不如你给我一文钱,我给你拿个二十张。”
江月裁点点头,“那再好不过了。”
晒干的荷叶还透着一股清香,江月裁轻嗅了嗅,付了钱拿着回去了。
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纤云和元溪把鸡架拿出来,迅速洗干净下到锅里煮着。
随后开始处理刚买回来的菜。
隔壁何三娘家的男孩跑了过来,往小摊上放了三文钱,“哥哥,鸡架!”
两个女孩站在铺子门口,往这边看着。
江月裁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好,等煮好了第一个给你们。”
小男孩点点头,跑了回去,跟两个女孩说了几句什么。
三人就一起坐在门口,满怀期待地看着这边。
食材洗净摆好,汤底也熬好的时候,小摊前也来了人。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带着自己家的碗来的。
他上前要了一碗,笑道:“我想着这汤越煮越辣,特意赶早来的,买碗不那么辣的,带回家给妻子孩子尝尝。”
翠微和纤云立刻忙活起来,一个配菜一个煮菜。
江月裁点点头,“早些煮出来的确实不那么辣。”
汉子看向江月裁,“小老板,等会能不能给我多装些汤?把花卷馒头放进去泡着吃,香得很!”
江月裁笑道:“自然可以。”
汉子道了谢,转头又对煮菜的翠微道了句,“麻烦姑娘了。”
听他说到花卷馒头,江月裁不禁想起了昨天吃到的美味小花卷。
见众人都忙着,江月裁决定自己去一趟。
“元溪,昨天的花卷馒头在哪买的?”
元溪给他指了方向,“主子不在这看着了?”
江月裁笑道:“我对你们很放心,去去就回没事的。”
他顺着元溪指的方向走,没一会儿就到了地方。
铺子门半开着,从外面看有些破,顶上没有匾,只旁边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郑记面食。
字迹有些模糊,瞧着像是用炭写的,放了有些年头了。
江月裁推门进去,一股浓郁的麦香扑鼻而来。
铺子里,一个女子正端着一篦帘蒸好的花卷出来。
见到有人进来,她抬头笑道:“赶巧了,花卷刚蒸好。”
江月裁笑道:“那正好,我来五文钱的花卷。”
说着,他数了钱递过去。
女子道:“要晾一晾才能装,怕烫坏了,您等等。”
江月裁点点头,“行,不着急。”
里间传来一道年长些的女声,“五娘,有客人来了?”
郑五娘应了一声。
老妇人笑了一声,“不知怎的,昨日的生意格外的好,若是今天还能卖那么多就好了。”
江月裁听了,心里不由得泛起小小的骄傲。
有一半的功劳是他帮着宣传了!
当然了,主要还是人家自己做得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