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要去西安府署,避不开要去看望知府,苏侗熙给个顺承的话头又说的在理,卢玮没有什么可反驳的。
“我也是如此想的。”
去探看知府的情况正合了顾言卿打探情况的心思,顾言卿不由得拍了拍受压的腿,顿生‘时与我,人与我’的安闲怡然。
出了厅堂,顾言卿与宋介安压着步子留在后面。
比之京师,这里的太阳更暖,风更少。
顾言卿和宋介安与前面的人拉开距离时,有闲情逸致去想这些时序天理的规律。
她想,或许午时她可以被太阳照得暖洋洋的。
在靠近阳光的方位里,顾言卿与宋介安越靠越近,直至驿站的门廊掩映一处阴影。
顾言卿同宋介安离得近,近到她不善亲近的不适应,做惯了的自然拉开距离。
“卢侍郎不好说话?”
即使与本尊隔着远远的距离,顾言卿还是小心将声音放轻放柔。
“这样说也不是不对,只是有些偏颇。”
“士族出身,傲慢视物,对人不遑多让,事实确实如此,只是……”
顾言卿追问:“只是什么?”
“只是他在公事上确是实打实的尽心,涉及正事,便顾不上其他了。”
宋介安的评价让顾言卿在对卢玮的认识里又增添几笔。
“观人难识性,他的好性子是对着高他一头的人。”
宋介安说的肯定,顾言卿一时无法反驳却又觉得哪里不对。
顾言卿回忆着说:“他只是看不上,随意,忽视,跳过。”
顾言卿竟不知道,这种轻蔑的错过与残忍的欺压到底哪一种更叫人难以忍受。
大多时候,卢玮并不搭理和顾言卿一般的人。
顾言卿并不觉得难受,厉害的人眼高于顶好像没那么难接受,但宋介安的话好像表露了他不一样的想法。
“你嫉富?”
这样越界的问话,就像跳过陈词滥调在隐晦的问宋介安‘你觉得世家碍眼?’一般。
顾言卿此前从未想过要探究她的这个同行的人与她是不是志同道合。
宋介安没有回答,他陷入沉思禁地。
宋介安的灵魂没有承载志向,所以他不够坚韧,所以他也无所谓这世道。
他是没有自己的目标,他的躯体是别人塑造的,他要为了别人的遗憾往上走直到倦怠的那一刻。
阳光下的顾言卿不一样,她与他不一样。
志不同道不合,只是因为暂时一致目标走到一起,不知道何时又将离散。
好叫人难过,当真是令人讨厌的别离。
宋介安是被顾言卿轻柔的拍肩拉出缠绕脑海的冰冷。
“你家定平到了。”
定平赶着马车过来,两人都默契地没有提刚才的话题。
知府不能管理府署内公务,府署暂时由同知暂代管理。
卢玮登门造访时,同知大概是正忙碌,来见人的时候都急急慌慌。
同知眉毛一横,训斥小吏,“侍郎大人到了,还不请人进来。”
那小吏被训斥的一愣一愣,委屈道:“不是大人…………”
话还没说完就被同知狠狠瞪了一眼,那小吏飞快退下了。
同知擦了擦额角不存在的汗,差点被那没脑子没眼色的坏了事。
西安府同知扭脸表情一变,立刻面容推笑迎了上来。
“侍郎大人,诸位大人,实在让你们久等了。”
卢玮的耐心是足够的,但看到同知这并不顺眼的平庸面孔,皱眉不接他的话茬,“正事要紧。”
同知大人却好像不知道,不住地擦额角:“大人说的是何正事?”
顾言卿估摸,这个同知大人此前可能也只是西安府署内不管事的,现在估计也是赶鸭子上架,一知半解。
要不然他们从京师而来,陛下的诏书圣意肯定早早就到了,同知不会不知。
只能说这西安府的官员有很大水分,无所作为。
不过事实倒不全如顾言卿猜测。
打头的卢玮:“知府没有同你们嘱咐过,我等前来是要做什么吗?”
同知大人已经沉不住气,弯腰屈膝不敢抬头,“自然是嘱咐了,只是知府大人遭祸事发突然,之前的卷宗整理都是知府大人亲力亲为。”
“下官整理出来还需要时间,请大人等……”
同知此时已经在心里叫嚷,知府大人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京城里来人的时候出事。
这不是给他找麻烦吗?
林致那案子就是一个烫手山芋,不说卷宗此前根本他经手不了,他就是可以,这东西也是取也不是,掩也不是。
同知在心里叫苦不跌。
卢玮脸色越来越沉,“你身为西安府的同知,重大案子你一问三不知,倦行怠政,你是想让我在陛下面前参你一本吗?”
场面眼见愈发沉重,苏侗熙适时宜地出面打断,给两方台阶。
“侍郎大人,正事要紧。”
转头又对着同知说到:“房同知,还请你速速整理卷宗送来,并带来了解案件始末的人前来汇报。”
苏侗熙的话简直像是一道光,给慌乱的同知指明方向。
同知大人连忙应下,谴人赶紧去办,看着侍郎大人实在气势太盛,众人目光灼灼,他一阵头皮发麻。
“小吏去,我不放心,我一道过去盯着。”
同知大人就这样承受不住压力临阵逃脱,跨跨出门槛时,甚至差点绊倒。
他转头点头哈腰,“诸位大人们,有事尽管唤人,下官去去就来。”
这话不知是真是假,顾言卿不在状态,显然是被这奇怪的发展给震惊到了。
这西安府简直不像一个正常的官府衙门。
官员不像官员,小吏不像小吏。
“知府大人亲自整理……”房同知说过的话差点被顾言卿忽略。
知府大人如今昏迷不醒,会不会是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是事情。
更多的事情?邓知府知道了什么?房同知他们不知道吗?
顾言卿心神一凛,不可以如此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