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文与吻 > 第35章 书情述情

第35章 书情述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眉眼一弯,连说是是是。

我跟他扯了些有的没的,然后环顾了他们班一眼,转而问他:“怎么样?在班上有遇见熟人吗?”

他的笑容敛了些许,但显得他更为放松,“没有,除了你以外没碰见其他熟人,也没碰见脸熟的。”

透过他放松的眉眼,我似乎能够大胆地猜测——我猜他此刻的心情应该是愉悦的。

“那就好。”

“嗯。”

谢言的同桌似乎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很疑惑的抬眼看了我们俩一眼,满脸不解,谢言也看见了,可他反倒开朗地小笑出声。

是这样,那就好。

***

我以为我的高中生活会很平淡的,起码不大会遇见特别让我感兴趣的人,但孟晚平是个例外。

孟晚平,语文组科头,也是我班主任,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粤语讲得流利又标准,跟我小时候坐在收音机旁,听讲古先生用本地话讲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声音几乎同出一辙。

不过他的普通话也让人听着很舒服。他讲课的声音抑扬顿挫,富有激情,洪亮又中气。人年俞五十,平易可亲,风趣幽默,对教学的热情仍不减,很多人都夸他,把语文给讲活了。

孟晚平平常逛学校田径场外的那一圈柏油校道,腰间挎着收音机,里面放着粤剧。他上课的时候也喜欢哼几句,听不太懂,但觉得有意思。

他也很有个人特色,学校里,跟他一般年纪的老师都喜欢穿西装,可也都知道,男人中年发福,便一发不可收拾,挺着个啤酒肚,却穿着西装束着裤腰,肚子都藏无可藏,跟怀胎六月的女老师几乎没有区别。

但他不一样,比起西装他更爱唐装,我忽然觉得他跟季承文一定很有话题。

不过也跟季承文不一样,要是说季老头穿唐装是为了情趣和审美,那么孟晚平的舒适和实用目的可能会多一些。

也有学生问过他为什么爱唐装,他毫不忌讳,摸着圆鼓的肚皮说,“嘿,穿唐装宽松,舒服,而且还可以遮一下我的肚皮。”

学生们大笑。

那时老孟大手一挥,“去去去,笑什么笑,这肚子装得是我的墨水,那什么,我知道自己满肚子经文墨水,但我还是很谦虚的,该遮的时候还是该遮下的。”

岭南天气酷热,有时候课室开空调也不大顶用,他就喜欢拿着把折叠扇扇风。有时讲课讲得激情处,他就喜欢一震折扇,边扇风边讲课,活像个说书先生。

明黄的折扇,上面用江湖体龙飞凤舞地写着“厚德载物”几个大字,落款是个红章,背面是满面的经文,字不是很规范,但很有意趣。

老孟那天把我叫进办公室,不为什么,就为帮我讲作文。严格来说是篇征文,主题是“讲‘情’”,以“情”为题,写篇记叙文或散文。

我其实很害怕写叙事讲情类的文章,因为我知道自己感情的匮乏,所以刚拿到这篇题目的时候,我几乎无话可讲,甚至无字可写。也只能暗自庆幸本地高考侧重议论文,而非记叙抒情文。

孟晚平也算个小老头,但眼睛仍炯炯有神。他扶着他的半框眼镜,跟我扯了些有的没的,然后震手抖开我的作文纸,手指指向我的文章,“吟招啊,你知道你跟班上的男生写的作文区别在哪吗?他们写的作文很‘硬’,语言也很一般,但你跟他们不一样,语言表达能力很不错,用词造句也能看出来你的语文功底。”

“但你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吗?”

我摇头。

孟晚平看着我,老者的眼睛似乎永远都能看到很多东西,“你的文字里没有‘情’。”

“它就像只是一个摆在橱窗里的精品玩具,很华丽,很精致,但它却很冷漠,让人觉得……觉得它充满了欺骗性,哪怕你的故事再真,用词再优美,却也不能真正打动人。”

我点头说知道。

我自小就明白语言文字里的欺骗性——小学时老师让我们写父爱,写作前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我的邻桌深情地向我阐述她的父亲是如何早起贪黑,被残酷生活压弯了脊梁,瘦削了脸颊,只为让她过的更好的,她说的时候眼眶通红,写作的时候滴下的一圈圈眼泪濡湿了作文方格纸。

我没看她的文章,但我透过她的眼泪,直观地感觉到她的“父爱”写得很真情实感。

我短篇小说般的诗画童年里虽然模糊了“父亲”这一页记忆,但我依旧有话可写。在那篇文章里,我编造故事,铺陈辞藻,修饰文词,再夹带些微不足道但又很必要的虚假细节描写,以及带有升华色彩的议论总结。

最后,我解构重组的文章在县级征文比赛里得了奖,而我的邻桌的文章,被老师评了个大部分人都拿得到的“优”。

但我知道这样子并不能长远,因为这骗不了所有人。

孟晚平看着我,我竟然从他眼里读出了一点名为可惜的色彩,真不是我自夸,而是他的眼神实是太像我小时候看的古装影视剧里,明主惜英才的眼神。

他转而问我:“经历过亲情和友情吗?”

我想到了许琦素和谢言、郭瑞齐他们,然后说有。

他问我:“那爱情呢?”

我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没有,万分笃定的样子。

但我却又觉得我这个回答似乎太过轻率,我反倒很认真地想起了这个问题。

那是种很奇怪的感觉,一种呼之欲出到头来却无言的感觉,就……就像明明构思好了一篇文章,但写了上一段却忘了下一段,不得不空出一大段的那种焦灼感。

孟老之后又说了些关于人情世故里的“情”……左右他没跟我讲什么晦涩的理论和肉麻的鸡汤,而是针对性地推荐了几本亦舒和张爱玲的书,叫我有空可以多看看,但我的疑惑感却挥之不去,没怎么用心听他的讲话。

后来我被他钦点,当了个课代表,平常搬作业过去给他的时候,时不时就被他拉着讲话,其实我挺喜欢跟长者聊天的,特别是知识渊博且健谈的长者,因为他们可以一个人揽下一整个话篮子,我只要时不时地点头以表认可就可以了,不用总是费劲地想着该怎么接话才不显尴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