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山月可曾歌 > 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岘青抚摸着直播间那件龟甲纹吴绫旗袍样衣,薄软丝物沁入掌心的凉意让她恍然惊觉,五年前那个镜头前不自觉发抖的姑娘,竟真在互联网的浪潮里织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烟雨三月,清晨吴城三林古镇的河道腾起淡青色水雾,白墙黛瓦间,刘家那台光绪年间的手拉布机改制的铁木机仍在投梭引纬。岘青自幼便在这千年不绝的机杼声里长大,看父辈们用铁木机织就的花绫,珍藏百年的花本片片垂落恍若时光碎片,而寸寸吴绫好似挽起的月光。可当电商飓风席卷传统纺织业时,这个守着祖传手艺的姑娘,面对风雨飘摇中家族小丝厂这叶孤舟,硬是咬着牙爬上船,把自己抛进了直播间的聚光灯下。

最初的战场是简陋的。岘青开口向父亲要一间独立房间作为直播工作间,自顾不暇的父亲从抽屉翻出一把带有锈迹的铁钥匙,"西头杂物间,你要用就拿去吧。"父亲说完这话,岘青接过钥匙,不成想这把钥匙卡在锁孔里转了好几圈才咬准对齿,那扇门吱呀刺耳声后,岘青一把推散杂经年的积灰,她戴着口罩足足清扫两日。

岘青认真把厂里这个杂物间收拾出来,三十平米的茧尘之地,被她改造成了一间新中式直播间。南面墙上挂着从厂里机修库翻出来的清代织机部件,清洗掉污渍的铜质绞综和铁轮盘在补光灯下卸了些金属的寒光。

当第一缕夕阳挂上西窗,竹帘筛落的光斑映在博古架的破损的龙头和绞经铜片上,排列整齐的枣木、柿木、山毛榉木的梭子,在织机上来回穿梭被时间盘得红红黄黄,经年不破依然油润光亮。市场批发的真丝睡衣堆成小山,开播前岘青正匆忙理货,还来不及整理的睡衣陈列在黑胡桃木展台,一切潦草得儿戏一般。

刘岘青不知不觉已经在直播间坚持播了五年多,从最开始首播那天,随着手机屏幕上好奇的客人不停地要求看这件看那件,镜头前不知不觉堆满了从市场淘来的通货真丝睡衣,她丝毫没有察觉镜头被遮挡,多少会降低购物欲望。

现如今她的直播间镜头里一切干净有序,拍摄背景都是精心布置过,自然不再会有任何乱堆放的衣物;而当初的费了心思装饰的直播工作间,更是早已重新装修成了自己的办公室,这是她宝贵的起点,她一直都是念旧的人。

公司的直播间全部搬上了二楼经过专业设计装修的隔音套间,以便自家不同分店多名专业娴熟的主播同步在线直播。她记得首播时结巴着解释"绫是斜纹、罗是绞经"的窘迫,后台观看人数始终在两位数徘徊,像极了蚕房里蔫头耷脑的病蚕。但吴城人的血液里淌着蚕丝的韧劲,她把每个退货订单都复盘分类对应到生产、销售和售后的各环节督促持续改进,将父亲念叨的"托手沉" "过眼浪"这些内行话,转化成桑蚕丝的“垂坠感”“月光晕”通俗易懂的话术,甚至在直播间细节放大展示过花绫的独特花纹。

转折发生在那个闷热的梅雨季。当她把镜头对准自家铁木机上绫的织造过程时,铁木机的飞梭首次入镜,古法织造的"三绞飞"斜纹在补光灯下泛起剑芒,实时弹框消息滚动如春蚕噬叶般淹没了屏幕。千年古法与现代光影的碰撞突然点燃了流量。飞梭在临时补光台灯下划出银色弧线,在线人数第一次突破五万大关。

如今的新直播间俨然微型博物馆,从二经绞罗到花绫,从双绉到星织绸,从剪花绡到乌眼纱,从素绉缎到香云纱,应有尽有。当季三十六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在镁光灯下流转,背后是厂里多台织机昼夜不息的轰鸣。

此刻岘青凝视着新上架的红龟甲纹绫制宽身旗袍样衣,植物染就的宫墙红色在镜头下自顾自流动着华彩。这让她想起岭南晒莨场任总的话:"日头晒透三秋,方得一寸天成。"她轻轻抚着样衣上的龟甲纹,如同当年父亲仔细整理织机上的经线,互联网的激流再汹涌,总有些东西还是需要铁木机的钝重来驻守。

去年夏末,当后台复购率进入瓶颈期,刘岘青在开发室铺开新到的香云纱料子时,当即拍板要开新品线。她们联系岭南任氏香云纱厂采购了布料,赶在入秋前暑热尚存的换季当口,推出了首批成衣。刘岘青以最小可行性产品策略切入市场,首季只投放五个基础款,却凭借"可溯源非遗工艺"的精准定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高净值客群中实现不错的复购率。年尾看到行业报告显示当年非遗面料搜索量同比激增时,她这几年边做边学带来专业积累推动直觉选择又一次帮她占到了先机。

今年开春后风向渐明,刘岘青注意到各大时尚媒体开始预热香云纱的流行趋势,同行们积极筹备着自家香云纱的夏秋新品。趁着三月初的料峭春寒,她想起任平生的数次邀约,她计划南下看看,去香云纱发源地会会传说中务实强干的岭南商人,现在是时候考虑引入一些更有诚意的香云纱,继而深挖这条新品线客群的消费实力。

岘青翻出六年多前起就建档的信息联络簿,笔记本上潦草记着顺德三十七家晒莨场的固话号码,笔记本里面夹的黑白名片都有点旧迹了,名片上一色朴素的宋体字,基本谈不上设计,不似现在的名片花样繁多,材质也更别出心裁。

"能约到实地考察的还剩五家。"助理递上筛选报告时,其中十一家已成空号。这一批岭南商家拜访名单里面,她首选了任平生的任氏香云纱作为拜访的第一站,任平生的名片还是刘岘青念大学期间在吴城第一届汉服节上拿到的。

这张名片承载着六年前的记忆:吴城首届汉服节上,扎着马尾的刘岘青在任氏香云纱的展台前驻足良久。四米展墙上循环播放的宣传片里,岭南的桑基鱼塘泛起粼粼波光。镜头推近晒莨场,匠人们古铜色的脊背沁着汗珠,在四十度高温中将绸缎铺成深色的海;特写下,顺德河泥在晨光中泛着蓝铁矿物的幽芒,薯莨汁液正沿着桑蚕丝的肌理渗透凝结。当其他参展观众纷纷涌向花团锦簇的印花缎面香云纱时,她却被这部纪录片里"三洗九煮十八晒"的古老工序钉在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