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红楼]薛三皇子决定造反 > 第12章 差事

第12章 差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她立即跪下双手接过拜谢,就听他接着说。

“本殿下年纪不大,原先还听过一句说你们薛家的玩笑话‘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本殿下的这些赏赐你怕是看不上眼吧。”

这话冷不丁地砸在身上,薛轲只能小心翼翼地跪拜不起,避重就轻举着器盘朗声道。

“谢殿下的赏赐,草民得了这赏恨不得挂在头上叫天下众人都瞧瞧殿下的恩赐。”

“给你妹子的耳环坠子你也要戴着?”

“草民恨不得长出十只耳来。”

这话又逗得吕皓方哈哈大笑。

原来当三皇子的薛轲不懂,下面的人为何总说些一下就能叫人看穿的蠢话,如今身份对调她也说的极为熟练了。

果然是处于什么位置说什么话。

“起罢,本殿下开个玩笑。要叫你跪坏了,来年我母妃少了东珠,岂不还是我们亏了。”

“谢殿下!”薛轲站起身把赏赐置于胸前,又说海外的航船回来,得了珍珠定然送给殿下娘娘把玩。

谈笑、敲打、赏赐都给了,这才进入今天叫薛轲来的正题。

元宵节的鳌山灯是让他扬眉吐气了一把,但是这些巧宗并不会让父皇把他真正放在心上,也不会让父皇考虑把他纳入太子的候选。

春季最重要的一项活计就是春耕祭祀。

他早就听说他的好四弟为了能主持春耕把王府里面的水池填了,圈成田地,每日下值回府亲自耕田,弄得灰头土脸,还和皇爷爷说要种菜给皇爷爷还有父皇娘娘们吃。

听得皇爷爷满是心疼,涕泪横流,说没白疼他。

吕皓方只觉得好笑,四弟别说是种田了,他连青菜和杂草都分不清,完全就是作秀。

可叫他也这样,他是不愿的。

就在三皇子气到又要砸东西的时候,好舅舅吴松带着一本《农耕说》上门了。

书上详细描写了土地种植单一作物的危害还有因荒地产生的一系列底层农民困境,又讲述了两种改良土地的方式——“代田法”、“三圃制”[1]。

呈上这本书的人就是薛轲。

薛轲十八岁那年,就跟着司农泡在田地里面,大胤的天气较为温暖,四季都能进行种植,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强制要求耕地三年一休。

后又把土地分为春耕地、秋耕地、休耕地,轮流用于春播、秋播和停耕。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产出,又使土地不会因常年耕种失去养分。

这种习以为常的事情,薛轲原本是没放在心上的。

结果过完年,她就收到了金陵的来信,说家里庄子的土地已经烂了,不能再用,要支钱去换良田。

她这一打听才知道,大萱的土地没有轮耕制度。

士族的庄子握着好田,他们耕坏了,就用坏田去换百姓的良田。

换也不白换,为了堵住百姓的口,防止百姓闹起来不好收场。

士族换田的时候会给他们一点儿银子,少则一两,多则五两。

但是庄头从主家支钱的时候,一亩田至少要支20两。

中间的差价进了谁的腰包不言而喻。

老百姓没有良田,要么从坏田地里刨食,要么去开垦荒地,一年赚不了多少钱还要交高昂的税,生活越发的艰难。

长此以往必然会爆发无法控制的民乱。

她把大胤关于土地管理的方式写了出来,交给了吴松,算是答谢他帮她断了梅家的生路,也是除了鳌山灯外向三皇子展现才能。

她不能只守着薛家的一亩三分地过活,只有掌握了权力,才能在这个世道立足。

现下自然只能借着皇权势力,攀附而行。

《农耕说》就是她的投名状。

只是没想到吴松会直接推着她和三皇子见面。

吕皓方一拿到吴松给他的书,本想直奔大明宫但被夏冬春拦下。

夏冬春入宫当太监前家里就是种地的,比韭菜蒜苗都分不清的皇孙贵胄来说,他还是有些常识的。

《农耕说》写的极好,就是这个极好反倒显得有些假。

薛家是个商贾之家,就算薛轲见多识广他十几岁的年纪怎么懂这么多地里的事情。

要“代田法”“三圃制”这么轻易的就叫人想出来了,那旁人怎么想不到,专管天下土地的大司农怎么想不到,难道这千百年间就她一个聪明的?

定要叫薛轲来见一面,详细说一说才是。

这才有了这次会面。

吕皓方问薛轲怎么想到这种轮耕的法子来的。

她肯定不能说是来自于大胤只说:“回殿下的话,前几年父亲还在时,我们一家人游走到了西海沿子上买洋货。

遇上了一个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的洋人,他同我们说起在他们那处的耕种方式,我那是还小,虽听得入神,但也不大明白,只记住了一些。

后头我们一家又去了西北,父亲和当地的老人家说起了这些趣事,没想到老人家也觉得新奇,只试了试,前些年也来信说因着这法子田里的病害都少了。

我这才想着记下呈给殿下。”

“真能减少病害,维持土地的肥力?”夏冬春着急的问。

要知道他家当年送他入宫当太监就是因为田地里产不了庄稼,一家大几口人没饭吃。

薛轲露出一个笑,沉声道:“具体能减少多少怕是要多试一试,但是这法子应是有效的,我听晋遂县的县令因今年粮食大丰收还得了嘉赏,据我所在晋遂县如今用的就是类似‘代田法’的法子。”

吕皓方和夏冬春对视了一眼,对薛轲说的话更信任了。

今年宫里宴请群臣的时候,父皇就对晋遂县县令大加赞赏,称他是为民为国的国之栋梁。

若晋遂县用的是类似“代田法”的法子让百姓吃饱了饭,这就说明薛轲呈上来的这本《农耕说》大益。

他们又问了些关于这两个方法的事情,薛轲也一一作答,还引导他们问了些更古怪的问题,越说越兴奋的吕皓方立即就带着人直奔大明宫了。

这种于天下土地有益的大好事,他要是办好了,四弟别说在家种地,就是在大明宫种地都赢不了他。

几人送吕皓方到了门口,见他走远,吴松才对着薛轲笑道:“益哥儿日后可是前途无量啊。”

她对着吴松拜谢:“承蒙五爷的提携。”

吴松拍了拍她的肩膀:“如今入了三皇子的眼,以后可不要辜负了三皇子的厚爱。”

薛轲笑说定为三皇子肝脑涂地。

“我七姐前儿还说你这孩子是个实心的,叫我不要欺负你,我说她是叫你灌了迷魂汤不疼我这个兄弟,偏疼你这个外人。

你把<农耕说>给我的时候,我倒想着要是迷魂汤都是这样的,我可愿意天天这么喝,别说我七姐疼你,我也把你当眼珠子疼。”

胡大在旁插科打诨道:“薛兄弟的迷魂汤,别说太太大爷愿意喝,我胡大也愿意。”

“哦,听见了吧,快给他灌上一壶。”吴松看着薛轲指着胡大说。

三人笑谈间又回了书房,与此同时荣国府内,薛姨妈和宝钗正在商议她的婚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