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存在》啊,《春天里》啊,逃跑计划的《一万次悲伤啊》,《再见再见》,苏打绿的《我好想你》……无一例外,全都成了取向狙击。
一旦起了头就能慢慢抓住对方的喜好,他偏爱什么在一次次切换播放中逐渐明晰,原来杋圭喜欢这种类型啊。
也是,连口味如此挑剔的她,也没法不喜欢。
这些都是老歌了,处在播放列表的垫底位置,是杋圭专注聆听的表情唤醒了子潇一些久远的感受。
好像已经忘记了当时的心情,好像无论怎么回忆也无法再体会到当时的心情,但是杋圭拥有着,拥有着和子潇当时一样的新鲜的体验。
子潇耐心地给杋圭逐一翻译了歌词。
杋圭最惊奇的是《勇敢的心》的创作年代——2007年。
“这首歌在我6岁就发行了?”杋圭瞪着眼睛,子潇却想笑,怎样,她那时比他还小呢。啊,他不会以为自己是什么80代人士吧。子潇下意识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年龄:“那个,我是02年出生的。”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
“你比我小?”
“额。”子潇有点儿尴尬。杋圭大概觉得她比他大。
“你是几月出生的?”杋圭紧接着问。
“五月。”
“看不出来啊。”杋圭随口说了一嘴。
“为什么?”子潇不死心地追问。
“感觉你的行事风格,很,很成熟?”
什么鬼?赶快跳过这个话题。
“那Pdnim,我还要叫你nuna吗?”杋圭撑着脑袋,贼贼地斜瞥着子潇。
“你就叫我nuna吧,不用改了。”子潇故作大方。
好在杋圭没有追究,重新回到了刚才的话题上,“你那么小就听到这首歌了吗?”
“啊,不是。”杋圭的问话,再次把子潇引入了一段关于过去的记忆,那好像是她为数不多快乐的记忆。
“是我父亲很喜欢的音乐,我小学的时候,他放给我听的。”
因为子潇手机上太多歌杋圭都喜欢,而手机是中国的牌子华为,没法共享歌单,子潇就直接把手机给杋圭了,反正她在韩国用的也是三星,华为用不着。再加上家里智能化程度很高,手机倒没什么用。
子潇家庭关系淡薄,她自小养在外婆家,升入初中后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过着旅居生活,到处云游,四海为家,上了高三,为了高考才暂时定居了,定居的地方恰在广东。她和妈妈十天半个月都不会通信,父亲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没有朋友,手机除了放歌,便如摆设,倒不如给杋圭。
于是杋圭录入了指纹,问子潇担不担心他乱翻,子潇:“你又不懂中文。”当然以防万一还是给重要的app上了密码锁,尤其是相册。
后来子潇发现她放的歌杋圭会哼。
原来即便我们并不相识,或许也曾一起听过同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