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寒韵带着学生们走入二楼,走到第一个展品前,侃侃解说:“那这件鹳鱼彩绘陶缸就是咱们参观的第一个展品,它的材质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
李寒韵讲解流畅,甚至连并未给的数据她都提前自己测量好,如此严谨丝毫不差,但却犯了个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讲解内容枯燥又无趣,对这些小朋友们而言,无疑是毫无吸引力,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听不进去。
旁边负责拍照服务的小杜,一时间显得有些焦急,随即给李寒韵打手势提醒。
李寒韵对上他的眸光,她瞬间会意点点头,既然意识到了问题,她当即决定改变策略。
只见李寒韵用比平时的声音更加柔和的、更加充满童真的语气帮小朋友介绍:“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瞧一瞧,这个鹳鱼彩绘陶缸啊,你们发现什么了?”
这话一出,果然引起了小朋友的仔细观察,都纷纷开动小脑筋。
她再次引导般询问:“发现什么呢?”
“这个画好丑呀!”一个白裙子小朋友脱口而出,顿时引起一阵嬉笑声。
李寒韵对她微微一笑:“真棒!那你一定画的比他好对吗!”
“嗯!”小朋友重重点头。
李寒韵接着笑容拂面对大家说:“咱们聪明的小朋友也都能画出来对不对?看到这个图案,有没有卡通画的感觉,像不像是鱼被雁衔在嘴里!咱们的古人也跟小朋友一样爱画画啊……”
“哈哈,像!”学生们齐声回答。
……
比起枯燥乏味的讲解,改成如此贴合童真做为切入口讲解展品,小朋友显然更加能接受。
不远处躲在角落里偷偷观察着的王有才,不禁摇头感慨:“哎,这个李寒韵果然是专业的,厉害!”
小杜凑过来,趁机给李寒韵递了一瓶水。
李寒韵接过:“哇,好贴心,谢谢哦。”
小杜对她暗搓搓比了个大拇指:“寒韵姐好厉害,几下子就捕获了小朋友的兴致。”
李寒韵笑了笑:“这还得意于有你这贴心的后勤服务哦。”
小杜羞涩笑了笑:“嘻嘻,有嘛。”
……
一圈展品在二人的合力搭配下,终于完美讲解完成。
自从这一次,博物馆的人气渐渐起来了。
附近的几所学校,初中,高中的都纷纷递来橄榄枝。还有聋哑学校,听闻这里的讲解员会手语,也都提前约定了参观时间。
李寒韵一时间觉得好充实。
~
恰逢假日,平日无人问津小小溪塘博物馆入场参观的人异常多。
负责讲解的李寒韵好不容易得空冲进办公室,“咕咚,咕咚~”大灌几口凉白开,“呃!”她擦了擦嘴角溢出的水渍,“一上午讲的口干舌燥,喉咙都要冒烟咯。”
正坐仰躺在椅子上刷视频的王馆长:“呵呵呵呵,咱们博物馆出息了啊,呵呵呵呵,咱这死气沉沉的博物馆旺季来了!”
博物馆就一个专职讲解员,李寒韵。另外她还努力培养了一个兼职的,杜朦胧因为极度社恐而结巴,被李寒韵强拉硬拽突破自己做起了兼职讲解员,跟着李寒韵学习了一段时间,似乎没那么社恐了,也不结巴了,但关键时刻总掉链子。
只要超过五个人,他又又又又……开始结、结巴了!
加上会哑语的只有李寒韵,所以,忙起来的时候,她几乎要体力透支。
……
临近闭馆,最后一批聋哑学校的学生过来参观,已经软烂无力若纸人的李寒韵强撑自己躯壳,微笑着服务这批特殊人群。
她娴熟打着手语,细致又不厌其烦回答每人的问题。
淡妆低马尾,一身博物馆工装的李寒韵娴熟打着手语,细致又不厌其烦回答每人的问题。
沉默,无声交流,挥动的气流传递着思维的碰撞,像是进入一个安静的异度空间,徜徉流淌,让人沦陷。
远处的杜朦胧一脸崇拜地看着全心投入的李寒韵:“寒韵姐还真是优秀,口齿清晰,嗓音圆润,姿态优雅,端庄大气……不愧是专业讲解员,我什么时候能达到她的万分之一。”
旁边丁姐附和:“就是就是,这小嘴巴拉巴拉的不做主持人来我们小博物馆屈才咯。不愧是咱们溪塘县的闺女,就是优秀啊!啥样子的男人能配得上她啊,我得给好好寻摸寻摸。”
“丁姐又来!保媒拉纤你最擅长,上次给我介绍的那个、那个……马脸!唉!”杜朦胧想起过往,一脸生无可恋。
丁姐努嘴:“切!什么马脸,脸长咋了?!大眼仔是你小子不懂欣赏。”
杜朦胧大眼睛一翻,看去李寒韵,满脸痴迷:“嗯,我欣赏的在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