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雀无声。
几人都露出看精神病一样的目光。
然而二十分钟后,楼顶的天台上,搭起了一个遮阳棚。
李新川平时酷爱户外活动,家里买了许多野外用品,刚一个电话叫家里司机送来的。
一齐送来的还有烧烤架和野炊用品。
郑茉和薛宁不是没野炊过,但在天台上还是第一次,不免怀疑,“这能行吗?”
“放心,这都环保的,不烧煤不烧碳,纯电热烤炉,更何况你们家这天台这么宽敞又没有杂物,再适合烧烤不过了。”
宁朗拉来一根插线板,“你们南方这边也流行在楼顶烧烤?”
李新川说:“那倒不是,我前两年跟我爸去过几次他东北的老战友家,体验过几次,终身难忘。”
“尤其是黄昏那会儿,夕阳半落不落的样子,那景色,那氛围感,绝了。”
他正沉浸其中,脑袋上挨了一下。
“那你有没有对比过天气呢?北方的温度和这能比?”陈星燃热得眯起眼睛,揪着衣领扇风。
这是实话,北方夏天最热的时候也就三十度,而且刮来的风都是凉爽的。
南方夏天最大的特色就是潮热加暖风,活像把人架在蒸笼里。
李新川嘿嘿一笑,“大意了。”
但要说办事最靠谱还得是陈星燃,他直接喊人送来一台户外冷风机。
薛宁瞪大眼睛,“太夸张了,这东西很费电吧?”
宁朗插上电,“反正花的是我家电费怕什么,总比热死在这上头好。”
郑茉在一旁默默目睹完这群人的操作。
她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顶着毒辣的太阳,又大费周章地弄来一堆东西跑到天台来吃烧烤蒸桑拿。
李新川爱整幺蛾子也就算了,陈星燃和宁朗怎么也这么配合?
他俩刚不还一副势不两立的样子嘛。
难道这就是男生之间奇奇怪怪的默契?
无奈她也只好配合。
郑茉带着薛宁下楼回了趟家,“妈,家里有适合烧烤的菜吗?”
“做什么?”
她解释一番后,孙晓丽笑着从冰箱翻找食材。
“你们这帮孩子还真能折腾,要吃烧烤在家也能吃啊,非跑去楼顶,再中暑了怎么办?”
薛宁说:“阿姨,我们同学准备的可齐全了,搭了棚子,还叫家里送来了制冷机,其实也不怎么热。”
“行,你们折腾去吧,那天我看楼上有户人家也在天台烧烤来着。”
这栋楼的楼顶天台还分两层,他们在下面那层活动,而上面那层的围墙也修得很高,还装了铁丝网,倒不存在什么大的安全隐患。
但她还是忍不住叮嘱了两句:“注意安全啊,我叫你爸没事上去看着你们点。”
沙发上,郑清明正专注看球赛,“人家孩子们聚会,我跟着掺和什么。”
几人动手能力还算强,太阳渐渐西沉时,一锅刚烤好的烤串出炉了。
郑茉尝了一口,给烧烤师傅李新川竖了个大拇指。
他赶忙嘚瑟道,“我就说这手艺无敌了,实在考不上大学就让我爸给我开个烧烤店算了。”
薛宁哼笑:“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到时候我们都上大学留你一人在南陵烤串,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
这话一说出来,不仅李新川沉默了,其他人也各怀心思的沉默了。
因为“各奔东西”这个词对现在的他们来说不远不近,有点过于沉重。
最后还是李新川笑着缓和气氛,“说什么呢,我到时候肯定还跟着我燃哥是不是?燃哥你打算考哪的大学?”
陈星燃仰头喝水的动作一顿,喉咙滚动。
他没想过未来。
他眼下所能拥有的未来仅限于之后的三个月内。
还有没有未来,他也不知道。
“跟着我干什么。”他放下水瓶,不咸不淡说。
“咱俩从小学玩到现在,你可不能上了大学就把我扔下了,我猜以你聪明的脑袋瓜怎么也得考北城或者宜舟的大学吧,那俩地方我都熟。”
陈星燃没接话,转头看向坐在椅子上安静啃玉米的郑茉,“小冤家,你想考哪里?”
被突然点到名字,郑茉愣了下。
坐在对面的宁朗也瞬间将视线锁定在她身上。
她抿唇沉思了几秒,说道:“北方吧,会下雪的城市。”
这个答案,让陈星燃感到意外。
因为居然和他曾经的想法格外一致。
他唇边溢出一声轻笑:“巧了,我也是。”
“哦~你是学人家郑茉的吧?”李新川不怕死地起哄。
“哎呀,你话真多。”薛宁拿起一串鸡翅塞进他嘴里。
这人真没眼力见,没看见宁朗的脸比你烤糊的那根串还黑了吗?
薛宁心里默默叹气,在场的或许只有她看得最清楚。
按她多年小说阅读经验来说,只要出现一段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必定会经历三个人都要受到伤害的局面。
至于最后是全员be还是某条线he她不得而知,但目前来看,她觉得最有希望的还是“小冤家”这条线。
“青梅竹马”嘛,后期出现得有点晚了,毕竟先来后到也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聊过这个话题之后,大家都各怀心事。
宁朗眼眸深深,没怎么插话。
南方北方他都生活过,所以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只是以他现在的成绩想要和郑茉考同一所大学还是有些困难。
可陈星燃不一样,他是天才,他比他更有优势。
天边出现一抹紫红色晚霞时,薛宁惊呼着掏出手机。
“好美啊。”
温度随着太阳落山而缓缓降了下来,空气中总算有了一点凉意。
几人吃得差不多时,李新川神神秘秘从楼下抱上来一箱东西。
薛宁惊呼:“川子!你胆子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