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王爷和大长公主们这一辈、现任王爷和长公主们这一辈都已婚嫁,不按新旨议论;往后的就都按新的办。
此旨一出,朝野震惊。后世称之为“成阳姻旨”。
最先惊到的是容玉徽,圣上竟然跳过了日常负责拟旨发诏的中书省,此次由尚书令亲自拟旨,直发门下省审查,着吏部和礼部执行。
在大朝上,他一阵阵冒汗,强撑着出了宫门,又赶上大雪天的,内汗外冷,直接病倒了。
再是一众家中有适龄孩子还想着能不能和皇室结姻亲的世家们,也得掂量掂量了,尚公主娶郡主的话,虚职虚衔是不愁,但仕途也就那样了。
再再是惊到了家里已经有了王妃侧妃和驸马的人家,啊,不会以后咱都要担虚职了吧。但下午就有新的旨意发出,云麾将军宣之梁加领靖城司。大家就放心多了,宣之梁是惟宁长公主的驸马,靖城司统管京城外围及周边防卫,不可不谓重职。这道旨意倒是没绕过中书省了,按日常由中书省拟旨下发。
容相爷顾不上了,病着呢。
不过半日,京城里的茶楼酒肆都议论开了。
茶客甲:“老王爷们这一辈的王妃侧妃家中还有多少父兄在世啊,就算在世的也早就告老恩养了。大长公主还有敏慧、颖慧、华慧三位,这三位的驸马也都致仕了。”
茶客乙:“现下还没有受封的新王爷,圣上的兄弟中受封的有英王、凌王、宁王,这几位的岳家可都是朝中重臣啊。”
茶客丙:“何止啊,舒宁长公主的驸马是户部尚书,鸳宁长公主的驸马主管盐税,惟宁长公主的驸马是云麾将军。”
一栏之隔的酒肆的小二一边打酒还一边搭腔:“那往后的王妃驸马都没有这样的了?”
送小麦来酿酒的粮行伙计抢着答:“那可不,以后这一二品的大官儿们要做王爷岳家公主婆家的都得想想清楚了。还有啊,那惟宁长公主的驸马云麾将军虽是三品,但人家现在担着靖城司呢,新鲜出炉的旨意。”
宣之梁的父亲就是当年朱成松的副将,出生入死亲如兄弟,惟宁和宣之梁还是朱成松保的大媒。
斜对面的云来酒楼大堂。
食客甲:“不知道陆家舍不舍得这顶顶好的儿郎去尚公主了。”
食客乙:“嚯,您也知道了?照我看,这圣上跳过中书省就是为了防着容相爷。”
食客丙:“我瞧啊,陆家未必不舍得,科考嘛,有一个没准儿就能有第二个第三个,可尚公主的时机可不多啊。”
邻桌的也伸着半个身子过来反驳:“你以为人人都是朱家,一门两代三进士,这可是榜眼,日后的仕途十有八九在父亲叔伯之上,那陆家舍得?再说了,不尚公主也还有那么多世家贵女可堪匹配。”
邻桌乙倒是再反驳了自己的友人:“我倒是认同这位仁兄,现在适龄婚配的可是大公主,那可是大容妃留下的唯一骨血,皇后娘娘都发话了,届时以中宫嫡公主规制出嫁,可见宫中对大公主宠爱之重,陆家要是舍得大公子的仕途,做一门天家宗亲未尝不值。”
“诶,你们说说这定国公府会不会再迎娶一回公主。”不知谁又提了一嘴。
众人倒是有些哑然,是啊,朱维也中榜了,也是适婚年纪啊,除了大公主,还有好几位公主呢,就算朱维以后年龄大了,朱家还有三房的两位少爷呢。
边上一桌的出声道:“要我说,难。敏慧大长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咱大兴朝开国以来三朝独一份儿的主,不说别的,就算现在大公主以中宫嫡公主规制出嫁,嫁妆能不能比得上当初朱家二小姐的嫁妆都不好说。朱府尹朱大人就不说了,可朱大夫人家中是大理寺卿,未必撑得起公主婆母的面儿。而三爷家的两位少爷以后可没有爵位,尚公主不太够格。”
公主与国公,如此显赫怕是难以重现。
众人倒也没有异议,讨论的中心仍是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