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缃不知怎么的,今年的练武热情空前高涨,数九寒冬也跟着朱成松练武,刀枪棍棒样样不落。
朱绒是怕冷爱床人士,睡到舒服了再起来,又是练算账又是忙着看大兴律,都等不及开学了再去问曹瑛,就去问自家大舅母,曹氏抓不着朱缃来管家理账,那就逮着朱绒吧,给她解答完了就捉着她帮忙料理年尾的纷繁事务。
朱纯在三个表哥的书房中纵横多日后发现她还是对史书更有兴趣,天天盼着朝廷什么时候快点任职,把她大表哥朱维早点发去修史馆,好给她近水楼台的“便利”。
朱锦则闲了下来,总结她全新的教学经验和调整她的教学安排,要么就是应约和要好的密友去去道观和寺庙。
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多了一项活动——去张氏院里看看张氏和朱缨,有时候搞得朱铭无处下脚,就去老父母那边蹭饭。
终于,万众期待了新科进士的任职在经过重重安排和调整,再由圣上裁夺之后定下来了。
在腊月十五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上,文武众臣分列大殿两旁,新科进士按名次鱼贯而入,听着吏部尚书亲自颁读的任职安排。陆实去了京兆府,朱维去了修史馆,这事堂上众人最关心的去向。
陆实尚公主的事已是板上钉钉,去京兆府的从六品任职是和往年前三甲的品次是相同的,并未因婚事而有优待或者刻意地放低。朱维去修史馆令大家没有想到,修史馆几乎不参与朝政,即使是修史馆内品级最高达三品的大司史也不用上朝。但今天他来了,因为吏部通知他来领人,他还以为是哪位没家世背景的进士无处安排了就只能塞到他们修史馆来,结果居然是朱维。
大司史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姓周,为人和蔼善谈,散朝后接到朱维时,有些诚惶诚恐,他寻思着是不是等等,朱钦会过来打打招呼什么的。朱维上来就行礼说一句:“学生朱维见过周司史。”他有些不知所措,还是礼部尚书过来说了一句恭喜周司史喜获良才,没什么事了您就赶紧带人回馆里去吧。他才领着朱维出宫到了修史馆。
大兴朝的文官主张京地三换,按优定职。即使一开始就在京城任有官职,但京官每三年就要根据吏部的统一安排前往地方任职,满三年后再根据在地方上三年的政绩和考核确认下一步的职务和品级,在京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不用再到地方上轮换。
而修史馆这类不参与朝务的人员就不在京地三换的范围里了,所以人员结构非常稳定。
过了一个祥和热闹的新年之后,正月初九,大公主的十八岁生辰礼、册封礼在太元殿举行。
在这一日的太元殿上,魏平被册封为平安公主,定为一品,指婚于陆实,定于八月二十二完婚,由皇后娘娘筹婚备嫁,由工部容玉衡督办公主府的营造事宜。
张氏则兴致勃勃地准备起了她的教学用具,直接在学堂里安排了一个小药柜,采买备齐各种常用药材,又折腾出一个按比例还原的骨骼经脉人形,医书药书、针灸火罐全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