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期末语文英语都是班上第一,但是数学出其不意地低,160满分的卷子,考出来的分数甚至没有中考120的卷子高。所以总分在第七,王梓彤第六。
严俐往常考试都是要表扬一番考的好的同学的,但是因为要放寒假,学校只排了一节课,卷子勉勉强强讲完,布置了寒假作业发完补充的卷子也就下课了。
林亦心里特烦躁地整理刚发下来的词汇卷。
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因为大题第一题三角函数公式没记住分全扣了,所以考出这么个成绩。
另一方面是自己仿佛一直在渴求严俐的一点关注,可是自己考到了第一,对方却一句话都没说。
说不出来的沮丧,自己这是怎么了。
因为林亦不知道,自己当初和整个班级一起发酵出的对严俐的偏见,已经被喜欢代替了。
哪怕只是一点点。
虽然严了一点,但是成绩能上去,那我也就认可你了。
就如同9班10班尽管晚自习数学考试天天被李亚炜逼到疯,林亦仍然对李亚炜抱有一点期待与幻想。
而不是听着小胡老师有气无力地打发讲卷子的时间,数学课看不到希望。
不止是林亦,整个市高中的数学这次完全爆炸,均分仅比三中高了零点几。
在学校领导看来,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三中学生仿佛瞬间找到了可以炫耀的资本,扬言说市高中的均分也就是实验班撑起来的。
小胡老师觉得功劳跟11班关系不大,毕竟这次又被李亚炜甩了十分,也就堪堪比校均分高了六七分。
老师觉得失望加失败,却唯独没有反思自己。
普通班同学一个个被训得很惨,实验班同学心里也不是滋味。
林亦双班一的喜悦完全被冲淡了,消失不见了。
小胡老师宣布放假前不忘叮嘱:“寒假在家别疯过头了,过完年不久就得考虑分班的事了。”
林亦和王梓彤两个人一起往校门走去,却都有点沉默。
王梓彤也是数学上不去,而且并不喜欢小胡老师,太松,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叹了口气:“就我这成绩,分班怎么办呀。”
林亦倒是一口认定:“我估计我物化吧。”
实验班选科就三种:文科雷打不动史政,理科分物化和物生。按照选修百分比划线,也就是化学竞争压力最大,而生物就轻松的多。但偏偏,大佬基本都去了物化班,物化,也当之无愧成为学校关注的重中之重。
物化之间的厮杀,注定有很多大佬两败俱伤。
王梓彤说:“我差不多吧,毕竟物化师资肯定好,那我们这个寒假得好好忙数学,否则进了物化也跟不上。”
好像要下雪了,铅灰色的天空下,两人各有各的心事。
王梓彤刚进高一时是最肯定要学物化的了,恰恰相反的是当时的林亦连文理都拿不准。而现在,王梓彤却犹豫了。家里支持物化,但自己想学医,物生的风险更小一点。毕竟每年被化学的等级坑惨的人不在少数。
林亦一学期听了不少对11班老师的议论,大多都是不太好的言论,无非就是这个老师不好那个老师不好的。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林亦有一点想离开这个班。
回到家,难得的放松,林亦先点开了学校的贴吧,翻过了一大堆广告,找到了好几届之前的老学长发的一个评价最喜欢的老师的帖子。
严俐和李亚炜出现的频率真的挺高。
严俐的话,林亦心里有数,这一次主要想了解下李亚炜,所以点开了李亚炜名字下面的楼中楼。
-李亚炜真的是很好的老师。
-那段刺激得要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