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寺门,那一份宁静与祥和便扑面而来,萦绕在寄言心间。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一路上,香火的气息与诵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终于,寄言来到了那气势恢宏的九间朝殿。
每一间殿宇都雕梁画栋,尽显精巧的工艺。殿内供奉着形态各异、慈悲庄严的佛像。
寄言一一虔诚地拜过,从第一间殿开始,她便停下脚步,整理衣冠,神情庄重地对着佛像深深一拜,双手合十,心中默默祈祷着家人的平安健康、事业顺遂,以及世间的和平与安宁。每一拜下去,都仿佛将自己的一颗心毫无保留地交付给了这份神圣的信仰。
当她虔诚地拜完第一间殿,目光中流露出的那份虔诚并未有一丝改变,便又稳步走向第二间殿。同样,她再次整理心绪,以全身心地姿态投入这次朝拜之中,那份对神灵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心中不断涌动,每一步都走得格外郑重,每一拜都充满了深情与庄重。
就这样,寄言怀着无比虔诚的心,从第一间殿一直到第九间殿,她始终保持着那份专注与敬畏,未曾有过丝毫的懈怠。每间殿的佛像似乎都在静静地聆听着她的心声,见证着这份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定。
而此时,在寺庙外的南宗正静静地等候着。他的目光时不时地望向寺庙的大门,心中虽没有寄言那般沉浸于宗教仪式,但没有丝毫的移动。
在那香烟氤氲、梵音袅袅的寺庙之中,寄言心怀虔诚与善念,为这座承载着无数岁月沉淀与信众信仰的古刹慷慨捐赠香火,并亲自参与到寺庙的修缮事宜中。
经过一番忙碌,各项事宜皆已妥善安置完毕。寄言缓缓起身,整了整衣衫,准备悄然离去。
就在此时,一旁的住持法相慈悲,目光敏锐地察觉到了寄言离去的背影。
住持轻轻迈动脚步,高声叫住了正欲离开的寄言。寄言闻声转过身来,微微颔首,面容上仍带着那份因行善而散发的平和与安宁。
住持缓步走上前,目光中满是关切与询问,轻声问道:“施主,不知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事宜?”
寄言听闻,当即合十礼。她身姿挺拔,神情庄重而虔诚。片刻之后,寄言缓缓睁开双眼,目光中透着对世间万物的美好期许,轻声答道:“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这一番简短而深情的回应,虽未正面回应住持的关切,却又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深意。
那是对世间安宁的深深祈愿,也是对这份平和的深深感悟,让住持不禁微微点头,赞叹寄言心怀天下、慈悲为怀的高尚情怀。
此刻,寺庙的钟声在宁静的空气中缓缓传来,仿佛也在为这美好的祈愿而轻轻鸣响,余音在寺庙的各个角落回荡,久久不绝。
在那古刹的静谧禅房之中,香烟袅袅升腾,如梦如幻。
寄言与住持相对而坐,刚刚结束了关于禅机与人生的深入交谈。那番对话,犹如澄澈的溪流,涤荡着心灵深处的尘埃,让人的心境愈发空灵。
寄言起身,合十为礼,准备告别这方充满灵性的净土。然而,住持却微微欠身,叫住了他。
寄言停下脚步,转身面向住持,目光中满是恭敬与期许,等待着住持接下来的话语。
住持微微颔首,目光深邃而宁静,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又富有力量:“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是渡人。”
寄言微微一怔,随后眼中闪过一丝领悟的光芒。他明白,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蕴含着高深的佛理。渡人,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内心的安宁与成长;而渡己,是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达到心灵的解脱。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正当寄言沉浸在这深刻的禅意之中时,住持又缓缓起身,从身旁的案桌上拿起一盏精致的佛灯。
他庄重地将佛灯置于寄言手中,口中念道:“明灯三千,愿这佛灯能照亮你前行的道路,驱散生活中的阴霾。祝愿施主及家人平安喜乐,万事顺遂,长命百岁,心中所想皆能如愿。”
寄言接过佛灯,只觉手中温暖如春。那明亮的灯光,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神圣。他微微躬身,再次合十行礼:“多谢住持教诲与祝福,定当铭记于心,不负所望。”
住持微笑着点点头,目光中充满了慈爱与期许手中拿出一个布袋递给寄言:“这对佛珠送与施主夫妇,祝愿施主夫妇一生幸福,慈悲无量。”
寄言行礼后双手接过放进口袋里。手持佛灯,缓缓走出禅房。阳光洒在她身上,那佛灯的光芒与阳光交融,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她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宗的脚边已经落下许多落叶,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有些太过拘泥于规矩,但他的内心依然安静而平和。
终于,在余晖已经染红了半边天的时候,寺庙的大门缓缓打开,寄言从里面缓缓走出。她的神情比之前更加祥和安宁,仿佛整个人都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南宗快步走上前去,目光柔和:“都完事了?走我们回家。”南宗下意识要牵寄言的手。
寄言点头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回应,而是拿出住持刚刚送与的手串牵起南宗的左手给他带了上去。
南宗动容看了半天,伸手搂过寄言拥进怀里,没有多说什么。
两人相携开车而去,一路谈笑风生,仿佛将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在这一刻消散于谈笑之中,只留下那份美好的回忆与内心的宁静。
3月26日,寄言28岁生日。南宗和寄言领证,正式结为合法夫妻。
———— 正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