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从进县城开始,就打量着这个古代的城镇。他发现城墙是用砖石建造而成的,高约三丈有余,城墙上满是历经风霜的破 败痕迹,心里不禁一阵震撼。正愣神间,谷小年已经交了两文钱,带着他们进了县城。
谷小年把牛车赶到县城专门安排停车的地方,又给了五文钱,让对方帮忙看好。
谷小年提议道:“咱们先去医馆吧,把你的东西卖掉,然后再买点别的东西。”
王煜东张西望地看着这个真实的古代县城,发现和电视上看到的一点都不一样。这里没有那么繁华,但也没有破败之感,还是挺古色古香的。他们走的应该是主干道,两边都是整齐排列的店铺,什么样的铺子都有。路上行走的百姓大多穿着短褐布衣,以平民百姓为主。
王煜开玩笑地说道:“听你的,反正我也不认识路,只要你别把我卖了就行。”
谷小年一听,立刻反驳道:“我怎么可能卖你?你跟我走吧,我认识一家药铺,他们给的价格也公道。”
王煜便跟着谷小年七拐八拐,来到了一家药铺跟前,药铺的匾额上写着“平和堂”。
“裴爷爷,我这有只狍子,给您补补身体。”谷小年一走进药铺,就亲昵地对着一个老大夫喊道。
原来,当初姚氏难产双胞胎的时候,就是裴大夫给看的。
当时姚氏摔倒后,三房的人去找大夫,想着小药铺的大夫医术可能不精,要是请来了却救不回来人,那可就麻烦了。于是他们就随便找了个小药铺的老大夫,没想到裴大夫的医术非常高明,几针下去,血就止住了。
吃了他开的救命药后,裴大夫又让谷小年去找人参,两个孩子和姚氏这才转危为安。
裴大夫是姚氏和双胞胎的救命恩人。后来谷小年学会打猎后,每次进城,为了感谢裴大夫的救命之恩,只要来县城卖东西一般都会给裴大夫送点野味,两人也就慢慢熟悉起来了。
裴大夫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脸上却满是褶子都掩盖不住的笑容,他也很喜欢这个感恩的小哥儿:“我都说了多少次了,你不要再送了,卖了给你娘买点补药多好。”
“给我娘补身体也不差一点半点的。”谷小年说着,便把裴大夫拉到一边,介绍起王煜来:“裴爷爷,这是我们村新落户的人,叫王煜,他有个好东西想卖给您。”
“哦?有什么好东西呀,快拿给老人家我瞧瞧。”裴大夫扭头一看,只见是个长相俊秀的后生。
王煜赶忙上前一步,行礼道:“晚辈王煜,今日在山上挖到一支人参,想请您老人家帮忙掌掌眼,看看能卖多少钱。”
“人参?来,来,快让我看看是什么样的,跟我到后院去。”裴大夫说着,转身往后院走去,谷小年和王煜连忙跟上。
“都坐下吧,把东西拿出来我瞧瞧。”裴大夫指着院子里的椅子说道。
王煜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人参,递给裴大夫。
裴大夫接过人参,仔细端详着,只见这人参还带着泥土,显然是刚挖出来的,药效尚未流失。“这确实是刚挖出来的,看这品相,起码有二十年了,还算不错。这样吧,九十两银子,怎么样?”裴大夫给出了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要知道,即便拿到府城去卖,最多也不过一百两。
谷小年和王煜听到这个价格,心里都吓了一跳,没想到能卖这么高的价钱。
王煜连忙说道:“您说了算,谢谢裴大夫。”
裴大夫摆摆手:“谢啥呀,这人参要是拿到府城,确实能卖一百两呢。”
王煜笑了笑说:“那您给的价格也不少了。我知道您是看在小年的面子上,但就算如此,我也得谢谢您。您要知道换作我去府城卖,还不一定能卖到这个价钱呢。而且,您买回去还得炮制,又得出路费,这些成本都得算进去。我就不用操这些心了。”
裴大夫听了王煜的话,哈哈大笑起来:“好小子,挺会说话的!以后要是再挖到什么药材,都可以拿来给我,我绝对给公道价。年哥儿也经常来我这儿卖药材呢。”
“是呀,我就知道裴爷爷给我的价格最公道了。”谷小年笑着附和道。
“麻黄,麻黄!”裴大夫喊道。
“来了,裴大夫,有什么事?”在药柜前拿药的药童听到叫声,连忙应声。
裴大夫吩咐道:“去账上取九十两银子来,这个给你。”说着,把人参递给药童。
药童一边应声,一边接过人参,随后去前面账上取银子,拿给裴大夫。
“给你,数好了哦。”裴大夫把银两递给了王煜。
王煜低头一看,其中有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剩余三个是每个十两的银锭,剩余十两都是碎银子,这样既方便携带,也方便买东西。他赶忙道谢:“谢谢。”
“那裴爷爷,我们走了啊,下次我再来看您。”谷小年见事情办妥,便赶忙告辞。
裴大夫:“走吧,走吧。”
出了药铺,谷小年问:“你需要买什么东西吗?”
王煜:“先买点穿的、用的、铺的、盖的吧。另外,我还想去书铺看一下。而且今天我还没落户呢,早点回去,我还得找村长看看能不能帮我找间房子住。”
谷小年:“对哦,你住的地方得先解决。那赶紧走吧,我们先去布行。”
接下来,谷小年和王煜去了布行、杂货店,还去了点心铺买了几盒点心,总共花了有五六两银子。谷小年看王煜花钱毫不吝啬的样子,心里都有些心疼,想着这一花可是好几十只野兔的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