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和谷小年结了账,告别裴大夫后出了药铺,便前往杂货铺。他们又买了几样香料,接着准备去肉铺。途中,他们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摊子,谷小年给三个小孩各买了一串糖葫芦。结果王煜看到后,又买了两串,两人一人一串。
谷小年看着手里的糖葫芦,心想这人真的很不错,自己确实好几年都没吃过了。小时候只有父亲给自己买,长大后便没了这份待遇,王煜是第二个给自己买糖葫芦的人。
谷小年张嘴大口一咬,果然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可吃糖葫芦的心情却和以前大不相同。他想着,这样的人自己就应该要把握住。
王煜也吃着糖葫芦,他其实挺喜欢吃甜的。在这个没有污染的古代,这糖葫芦确实比以前吃的好吃。
到了菜市,谷小年指着其中一家肉铺说:“这家是我常去的,有时候我的野味也会卖给他们家,价格公道,老板是大姑他们村的人。”
王煜走到肉摊前,对老板说:“老板,给我来三份五花肉,各两斤就行。”要了肉后,王煜又东看西看,然后问肉铺老板:“老板,你那些下水怎么卖?”
谷小年一听,赶忙扯着王煜的衣服小声说:“你怎么要下水呀,这个很少有人买,我们这儿的人都不太会做这个。”
王煜说:“我说的就是这个,我要用来做下酒菜。”
谷小年心想,可能他真有办法做这个,也就不再劝了,毕竟这人和自己不是一个地方的。
肉铺老板说:“这些下水,很少有人要,你要的话,十文钱全部拿走。”
王煜一听这价格,简直是白菜价都不止,便说:“行,那麻烦老板也帮忙装起来吧。”
肉铺老板下到把王煜要的肉都切好了说:“行,五花肉贵一些,三十文一斤,一共……”
王煜说:“一百八十文,加上下水一共一百九十文。”
肉铺老板仔细算完后说:“对,对,你算得真快。”
王煜又问:“老板,你那几根大骨头怎么卖?”
肉铺老板说:“就三块骨头,你给十文钱吧。”
王煜听到后直接拿钱:“老板,拿好了,一共两百文。”
之前张山在王煜的背篓里,现在要装东西,就把张山放到了谷小年的背篓里。两个孩子在一起也不觉得挤,还嘻嘻哈哈地笑着,也不知道在笑什么。
离开了肉铺,谷小年问:“还有什么要买的吗?”
王煜:“还要再买一点鸡鸭的内脏和爪子。”
谷小年:“跟我来,这些东西很少有人买的,我们这的人的都不怎么会做。”
王煜:“那辣椒这些怎么发现的。”
谷小年:“刚开始是在杂货铺那边开始卖的,所有人不敢吃,老板说是从渝州过来的,他们那边顿顿都吃,做菜可好吃了,说这个辣椒府城那边卖的可快了,后来才又人敢吃的,慢慢的大家都接受了,现在都自己种了,我家的菜园子也有种这个。”
王煜听到,看来渝州就是川渝那一带了:“那渝州距离咱们这远吗?”
谷小年:“可远了,我也只是听说,你要是问我父亲的话,他可能知道,我父亲服了两次兵役都挺远的。”
王煜:“好,我记得了,不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呀。”
谷小年带着王煜到鸡鸭货摊买了东西后:“我喜欢听故事,小时候出去玩的时候,还有我爹也经常给我讲,你看看东西还缺吗?”
王煜说:“难怪你这啥都知道,东西应该没有了,点心的话家里还有一些,就不买了。”
谷小年抬头看了看时辰,说:“行,那咱们回去吧。”
王煜抬头看看天,摸不准现在什么时辰,自己的手表也没带,在现代这可是看时间的便利工具,早知道就带着了,现在都不知道时间。他说:“不知道现在什么时辰,要不吃了饭再回去吧,我早上都没吃饭。”
谷小年抬头一看,说:“现在午时三刻了,是要吃晌午饭了,吃吧,这次我付钱吧,你这点钱,一趟一趟地跑县城,还要盖房子,还是省着点吧。”
王煜也不反驳,想着等会儿自己直接去付钱就行,便说:“行,听你的,你知道哪家味道还行吗,你给指个路。”
谷小年这几年经常来县城,有时候也会在县城吃点东西,不过都是在小摊贩那儿随便吃点,大的店铺可不敢去。她说:“嗯呢,我知道有一家,是我经常吃的,卖馄饨的,你吃吗?”
王煜说:“可以呀,你请客,你做主。” 心里却想着:你请客,我付钱。
王煜看着谷小年带着众人往县城西市走,谷小年一边走一边给他解释:“之前都来去匆忙,你都不知道地方,我给你大概说说咱们县城的规划。咱们进城的门是南门,东市是一些专卖蔬菜瓜果、肉铺、杂货、海货类的摊子,杂七杂八的都有。”
“西市就是买卖吃食的小摊贩聚集地,还有来县城找活干的、买卖手艺的、自己家摆摊的、红白事店铺等,都在这边。”
“县城中间都是大的店铺和酒楼,最中间的是衙门。南门是咱们进出的门,东南就是咱们停车马的地方,西南是买卖大件牲畜的地方,东北也有停牛马的地方,至于西北我很少去,你之后也少去,那边有点乱。”
王煜一听就懂了,这个县城规模不大,所以只有南北两道城门,县城里面分四部分,规划确实合理。
说着就到了小摊子跟前。谷小年走到老板跟前,说:“老板,来五份馄饨,大份的,再来五个烧饼。”
“好嘞,客官自己找位坐吧。”
现在是饭点,人还挺多,位置比较紧张。不过小摊人来人往,走得也快。
谷小年等了一小会儿,有了位置,便对王煜说:“过来这边坐,我给你点了两份馄饨、三个烧饼,你看看够吃吗,不够吃咱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