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的第一天起,我有种正式进入年末的氛围感。
个人觉得,11月比12月更有一年快要结束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11月还算气候宜人,到了12月已经冷得没有悲春伤秋的兴致了。
还记得去年的冬天,偶尔大半夜醒来,以为自己睡在了户外……
希望今年即将到来的冬天,对本怕冷人士友善一点。
上个月的日记“前言”好像略显躁郁,本月不至于此,甚至内心很平静。虽说工作的事还没有着落,预答辩也处于胶着的境地,但除了偶尔的牢骚,却没有以往的急燥和烦闷。
如果说心如止水,有点夸张了;但确实,石头掷于其上,也激不起大的波澜。
11月2日
今天是周六,而我却在上课……
早上八点多,我走在去坐地铁的路上。这个点不算早,但路上的行人少得可怜,由此判断,南京的很多工作还是有双休的,大家放心大胆地在南京投简历吧。(开玩笑)
在南京找工作可太不容易了!
前两天我跟同学被找工作虐惨了,逐步降低要求,卑微地合计出一个“在宁工作底线”:月薪5k、双休、不加班。
否则实在是没有留下来的理由,根本生存不下去。
对的,是生存,不是生活,呵呵哒。
当然,南京是从来不缺年轻人留下来奋斗的。
这周的某个下午,跟随学校的车,去参观了一个国防单位。参观进入尾声后,企业领导和学院书记带领着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就业事宜。
说到城市选择问题,书记说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想留在南京的,话音刚落,我迅速地扫了一眼在座的同学,大家都在点头或者流露出很期待、赞许的表情。
领导附和道:确实,南京很好,它既是大城市,却又没有北上广深那种一线城市的压迫感。
和我一起找工作的一个同班同学,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她一定要留在南京,因此所有的简历都投在了南京。
我大为不解:你老家不是在(另一个省的)省会城市吗?怎么比我这个小县城的人对大城市的向往还迫切。
她列出了很多理由,让我这个听者感觉到了说服力。
以上两个小例子可以解释一下南京就业的严峻形势。应该说,整体就业环境都挺差的。以南京为例子是因为我这两三年生活在这里——不是针对这个城市的意思,特此说明。
培训机构离地铁站很近,过一个马路就能到。
去的第一件事是签到,一天签两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
我刚开始还挺讨厌这种形式主义的,心想,培训机构嘛,又不是义务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教育机构就像一个商场,人来这里是消费、购买服务的,不是给自己找个爹,受他们管着的。
但是持续签了几天后,我觉得还是有用的——对我这种脸皮不算厚的人来说。
每次我去晚了或者忘了签,机构的老师都会跟我私聊;我想偷懒不想去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那张该死的花名册……
一想到机构老师又要“嘘寒问暖”,我就怪不自在的。
所以我每天都会老实地从床上爬起来,去上课;或者编个什么借口,给自己放个小假。大家知道的,机构为了考虑成本、多多赚钱,进度都是很快的,一开课就是连续十几天、二十几天。
作为一个高考距今快十年的人,是很不适应这种高强度的授课模式和不间断地套卷练习的。我就算勉强自己坐在了课堂上,思绪也已经出走了。
上午上课还好,可能是睡了一晚上回到课堂,精力充沛。到了下午可就惨了,坐在下面觉得自己的生命时长像被充值一样——对应的代价就是非常无趣、枯燥。
我有时会不自觉得看向窗外,默默叹气,虽说什么也看不到,大楼旁边还是大楼,想看见一点绿植都困难。
刷题班比基础班的强度还要大,有一半的时间要上晚自习,所谓晚自习和白天的上课模式一样,并不是纯粹的自习,这要是放在我朋友当年上的那个高中,这种行为是会被骂死的——自习就是自习,怎么还上课呢。
正当我双眼无神地看着投影的幕布时,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上课一定很无聊吧?
我没跟这位朋友说过什么“不想上课”的丧气话,所以问道:你咋知道?
她回:因为你的微信头像更换得更频繁了。
我:……
除了换头像,这段时间我还喜欢疯狂地网购,来弥补自己被困住的沮丧。
某天,我查看了下暑假上课时期的账单,差点晕过去……干脆让我爸把生活费直接打给淘宝好了,还省得我经手。
这个月的账单又得吓死人了,因为双十一到了。
贴心的平台,把双十一这一天的活动,拆分成了三个时间段,方便大家第一波没买成,没买全时,可在第二、三波查漏补缺。
东西买多了,退货的概率自然就大一些。
我觉得我不算吹毛求疵的刻薄消费者,比如跟客服激情battle一波,然后退货,或者收货后在评论区重拳出击(有些黑心商家值得拥有)。我喜欢多买,先拿到手体验一下,再做选择,因此也经常退货。
按理说快递小哥很多,可我每次退货都是一个叫国强的小伙子。上门前,他都会打电话给我,问我,“师傅,你在家吗?”
救命,他看上去才二十出头,年纪轻轻的,自己叫个那么老派的名字也就算了,把客户也叫得这么有年代感……
谁是你师傅!
11月3日
昨晚梦见在朋友家里玩,早上起来后就急急地跟她分享梦里的具体细节,因为梦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不一样,它总是和“幻”这个字组词,没有发生的事情不深刻,所以扭头就会忘记。
朋友听闻后,说她昨晚梦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还有朋友说昨晚梦到的是世界末日……如此就发散开来,比如她们身边的人,昨晚梦到了什么。
我以为谈梦这个话题,是很容易冷场的,没想到,激起了踊跃发言。
我疑惑道:我们都这么爱做梦嘛?很多人都说自己一夜无梦哇。
朋友:不是没有梦,而是醒来后不记得了。
所以晚上做梦这件事,到底是可以看成人在睡眠中的娱乐活动,还是让人白天精神不振的祸水?
朋友又说:听说“鬼压床”很恐怖,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这我就有发言权了。
近两年不知道是不是安全感上来了,已经很久没有做过这种梦了,但我还记得那种感觉:身体一直在往下坠,下面是一个深渊,很多时候,我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周身感觉轻微的不适,挣扎着想醒过来,比如通过在梦里用力地捶打自己或扭曲着身子企图撞上一个硬物(我至今都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这么做了,还是只是梦中的想法),借此把自己的思绪拉回实际。
往往在梦里一番费力的博弈后,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睁开了疲惫的双眼,看着熟悉的卧室,这才轻松地长呼一口气,感谢上天容许我继续苟活;但我也有那种自我放弃的时刻,某次在梦中,我知道自己又“鬼压床”了,出于猎奇的心理,干脆任由自己在梦中沉沦,不自救,我倒要看看触底是个什么感觉!结果就是……身体越来越难受,脑子越来越归于混沌,梦境没有因为我的摆烂而触底反弹,否极泰来,我却自己先投降了,像是在水下憋气太久,再也无法忍受,拼劲全力往岸上游去。
上午照常上课,下午我就如昨天所预告的那样,开溜了。
今天是周日嘛,就算单休的人今天也都是休息的……
所以我为什么不能休息!
于是,下午我理直气壮地逃课了。
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坐地铁去了江苏大剧院。
真是久违了。
今天我来看国风原创舞剧《西施》,应该是个很小众的ip,前排几乎没有什么观众,我们后面这些低价座位反而坐满了。如果不是一开票就去买,这些低价座位总是显示售罄的状态,看来大家虽然跟我一样的,不富裕,或者说不愿意花高价买前面的票,但是都有一颗想要走近艺术的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