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山月可曾歌 > 第22章 桑罗

第22章 桑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岘青到站后,父亲早已停好车在出口处等候了。回家的路上,父亲告诉她,爷爷已将名下的小厂盘点完毕,分给了三个儿子。作为次子,父亲分得了全部的木质框架的旧式铁木绫织机。而大伯父和三叔则平分了剩下的新机器,唯一一台花楼机则早被大伯收入囊中。

岘青的爷爷曾是吴城桑罗大镇三林原国营一厂的老厂长。厂子改制后,为了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爷爷毅然筹钱盘下了半死不活的厂子,继续经营桑蚕丝织绫生意。三林古镇自古以来便是桑罗织造的重镇,昔日商船沿河道排成长龙,将华美的桑蚕丝布匹运往各地,供贵族富户享用。

然而,近年来国外潮流涌入,年轻人开始追捧西人的款式与布料,古镇的传统产业日渐萧条。三林的家家户户虽仍保持着前厂后店的经营模式,却因资金与信息的匮乏,生意愈发惨淡。岘青爷爷的厂子也仅能勉强维持温饱,苦苦支撑。

直到岘青上初中时,中国加入世贸,日本客户对和服面料绢丝的需求激增。在政府的牵线下,日本订单陆续涌向三林古镇,行业才重新焕发了生机。岘青爷爷的厂子凭借过硬的织布技术和吴城产地的高质量桑蚕丝,吃下了其中大量订单,利润可观。这些年,岘青的父辈们也未停止革新,通过国内外多地销售考察,购买新机器,同时逐步对旧机器进行升级换代,以提高产量、稳定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岘青的父亲自幼学习一般,又执意娶了岘青母亲这个外乡人,因此尽管他从国营厂上班时期就跟随爷爷了,却始终不得爷爷喜欢。爷爷更偏爱学业优秀的叔伯们,这些年来,叔伯们又积极奔走于各地,推销自家的布匹,为厂子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相比之下,爷爷更是有些看不上整日在车间埋头苦干,日夜专注于生产织造的老二。

岘青上大学后,日本经济逐渐步入衰退,订单量急剧下滑。爷爷年事已高,禁不起继续日夜不停地操劳,于是萌生了分家退休、安享晚年的念头。然而,要兼顾家族和睦与经济利益的分家并非易事,前后三年,家族成员不时召开局部会议和全体大会,频繁沟通与多方协商,分家事宜终于尘埃落定。

岘青在回家的车上,听闻了分家的最终细节决定。她很清楚明白,父亲在其中做了多大的让步和忍耐,然而,父亲却表示自己对结果是满意的。他感慨这些年多亏了爷爷的庇护,亲自传授他织布的技艺,带他挑丝选线,早些年初出茅庐的他捅了篓子,也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共同承担。风风雨雨二十年,他从青年步入了中年,爷爷几乎是手把手地将毕生的技艺传授给了他。

这些年来,家中的厂子销售端得益于学识渊博的叔伯们四处奔波,开拓市场,拓宽了布匹的销路。他自己坐享其成这么多年,如今是时候独自承担起责任了。叔伯们也在爷爷面前承诺,未来三兄弟在商场上将一如既往地相互扶持,共同将家族事业做大做强。

爷爷分完家更是嘱咐老大和老三要让出一些固定客户给老二,那些铁木机是家族起家的宝贝,都已经是老朋友了,只有老二精通这些木质老机器的使用和保养。爷爷希望老二在经营有序的同时,能够守护并传承这一缕铁木机织绫技法的文化精髓,期待有朝一日能将其发扬光大。

岘青的父亲第一次与她谈及家中的生意,若非遇到了难处,亦或是岘青已经长大了,她都还会和之前一样是个轻松闲散局外人。如今坐在副驾驶的岘青在等红灯时,听完父亲推心置腹的这番话后,轻轻拍了拍父亲的胳膊:“爸,我的大学学分差不多修完了,年后课程也不多,你需要我时,我就回来和你一起工作。”

岘青的父亲在计划与女儿谈论这些之前,内心是迷茫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分家的结果并不公平,家中有照顾幼儿没主意的妇人,尚在念小学的玩闹孩童,他环顾四下,无人可依。女儿的话语如同荒野里的星火,不济但是黢黑里依然让老父感到安慰。

春节的喧嚣渐息,岘青与父亲一起盘点了库存、订单和产能。老客户的订单量尚能支撑前两个季度的正常运转,但市场变幻莫测,保守经营不进则退。春节假期过后,眼看第一季度要结束了,岘青和父亲感慨时间不等人,不容懈怠。

陈威每天都会给岘青发来消息,有时也会有电话打来,他的声音好听,聊久了话会带一点点沙哑,像细细摩挲有短胡须的地方,颗粒从指腹刺拉过去,也从心里窸窸窣窣过去。他有时在电话那边笑了,岘青会想起他害羞笑起来,歪着低下头的样子。

常月明在招商局实习,度过了初期的适应阶段后,大家已经熟悉了他的存在,他松弛了很多,开始有了自己的时间,他也常给岘青打电话。两个话不多的人,通话结束时总是这样:“常月明,你没什么要说的,我挂电话了。”

“等一下,岘青,你再说点什么吧,干嘛这么快就挂我电话,你还要着急和谁打电话啊?”岘青时常在对方的抱怨里无情结束通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