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岘青与家里生意之外,为岘青缓解了不少焦虑。尽管岘青从未向他们提及家里的任何事儿,她分开他们放在家事外面,隔绝开来一些距离,这样和他们的交流才能放松下来,不必时刻想着那些机器和账目。
假期里,岘青每天都会去看那些铁木机工作,除了少数全手工的古老木质机器外,其余大多已改造成半自动。看着这些比父亲年岁还大的机器,岘青能体会一二父亲的心情:前行的道路异常艰难,但停滞不前更是不可能的。在车间里,她不仅学习认识机器织造原理,还从工作的阿姨们口中听到了关于母亲的往事,这是她多年求而不得的。
串联起过去,原来父母也是在厂里相识的。母亲从千里之外的禹市下辖一个以桑蚕丝发源闻名的村庄,来到吴城讨生活。她继续从事在家乡熟悉的工作,这个学东西快、爽气麻利的外乡姑娘很快赢得了车间里老少的喜爱。然而,喜欢归喜欢,吴城的风俗基本不外娶不外嫁,一起工作可以,但其他方面则是完全隔绝的。
岘青的父亲无视这些既定风俗,他先是征求了爷爷奶奶的意见,但老年人固守传统观念,尤其在婚丧嫁娶方面更是铁桶不透风,完全没有商量余地的坚决不同意。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止这个高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自觉翅膀已经硬了的男人。他问过当同意的越过了父母,直接求娶了岘青母亲。此前毫无交集的男人带着一切当面找到岘青母亲时,这个来自大山的姑娘在异乡这些年已有相当的见识,但听到对方的正式结婚请求难免震惊,镇定下来后很快回复他,她需要带他回故乡见见家中长辈再做决定。
中间的故事只有亲历者了解,但当这个江南男人再次回到吴城时,已经牵牢了姑娘的手,两脸甜蜜的有了自己的小家。阿姨最后还送了岘青一句话:“你和你母亲实在是相像极了,从模样到性格,不像我们吴城的姑娘水化的一样。”说完,她咯咯笑着忙去了,留下刘岘青站在原地仔细回味她的话,怅然若失。
岘青与父亲在春节登门拜访完亲朋好友,就随着他前往大客户家中,带着礼物表达新年的祝福。父亲借此机会,特意带她走访了几家主要供应商,深入了解上下游产品。
现如今秋冬季节的桑蚕丝拉绒布料,以及与羊毛混纺的丝毛面料的问世,打破天冷不穿丝的传统,为秋冬的桑蚕丝市场增加了更多选项。特别是桑蚕丝拉绒蓬松柔软,很好的保留了丝光,轻不压身又保暖,手感一流。岘青特意挑选了一条腰果花花纹的桑蚕丝拉绒围巾,准备作为给常月明送行特产的回礼。
这次回家,岘青还带回了变脸娃娃。除夕夜大家都守完岁,互道新年祝福后各自回房休息。岘青最近睡眠不太好,新学的布料知识和那些嘎吱嘎吱的织机都会在睡前一片空寂里,抹黑前来会面,赶都赶不走。
除夕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更不用想睡觉了她打开书桌上的工具盒,关了大灯,只留下橘色的台灯,开始给哀脸娃娃换脸。为了迎合顾客的喜好,售卖的娃娃眼睛都画得大大的,而岘青则按照常月明的眼睛,画了一双狭长的眼睛,画完觉得不过瘾,还补画了厚厚的嘴唇。画完后,她将娃娃放在窗边晾干,明早就可以粘上了,真好。
寒假期间,喻妍也是岘青电话中的常客。上学期的英语四级考试结果依然不及格,剩余的考试机会已不足三次,这让她对这个考试产生了恐惧。放假前,小新哥送给她一本自己制定的详细的复习计划,还一板一眼承诺,照计划执行如果下次考试不过,他提人头来见。
喻妍对于是否接受小新哥的帮助还在犹豫不决,岘青认为难得小新哥这么有心,远程辅导既能避免尴尬,又能有效督促学习。如果换做是她,自己翻不过的大山,突然有人说背着她过去,这山明摆着是非过不可,那她会毫不犹豫,先上去再说。傻子也能看出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让喻妍认真考虑考虑。
喻妍最终接受了帮助,但不免时常向岘青抱怨小新哥的严格。岘青笑着安慰她,学霸的严谨和认真可能不易忍受,但为了通过四级考试,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她提醒喻妍,小新哥的帮助如同授人以渔,无论其初衷如何,都算得上是贵人。
喻妍逐渐认识到小新哥的好,虽然忍着他的严格,但也开始思考他对自己的看法,担心他会觉得她又笨又懒,对方大概也在更大力的忍受着吧。岘青笑着为她宽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他自己非要凑过来的,自讨苦吃他也心甘情愿。你就心安理得,不用多想。他是成年人,无力负担了自会知难而退。”
感情里向来没什么道理,只有千金难买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