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凹透镜……”扶苏喃喃念着。
这个时代,只要一个最简单最普通的望远镜,在战场上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象很美好,但很快,扶苏就遇到了一个困境,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制作出现了问题。
再一次失败后,他叹了口气。
扶苏望着远方出神:“我真需要墨家人啊。”
小孔成像就是他们墨家先搞出来的,就科学这块让他们来做,肯定事半功倍,问题是,墨家人在哪里?
扶苏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实在不行,就去求父亲下一道求贤令罢!
扶苏吩咐匠人们再试试,自己则是先回宫再研究研究。
才入宫门,就见李由等人回来了。
扶苏这两天被望远镜折磨的已经把制冰一事给忘了,这会儿看到他们四个才又想起来。
见到扶苏,李由几人忙迎上来,互相见过礼,李由从行李中拿了盒点心送给扶苏:“家母新做的点心,请大公子尝尝。”
每次回家,扶苏总会让他们带些东西回去,小点心、新式的菜、玻璃和瓷制成的器具、纸、书本,从未让他们空手回去。
东西是一回事,这更加代表了大公子的态度,让各家知道他们的孩子很受重视。
家中父辈们(昌平君家除外)看到了下一代可期望的前程,不但更加忠心耿耿,办事时心里也更加有劲了。
母亲们更细心柔软些,在她们看来,这代表了她们的孩子在宫中不会受委屈。
母亲们会听孩子们说些日常小事,她们知道孩子们得到的好来源于大公子,都对扶苏感念不已。
母亲们乃是打点孩子行李的人,于是每每伴读们回来,扶苏都会收到许多来自母亲们的谢礼。
其中尤以芈青母亲的礼更厚些,昌平君在朝中无法为芈青提供助力了,芈青未来的希望都牵在扶苏身上,做母亲的能出力的地方太少,除了巴望自己的母家,也就只能做这些小事了。
礼尚往来也好,投桃报李也好,对于这些回礼,扶苏从不拒绝,他命人收下,又问左右:“凉了茶水吗?”
不必寺人们回答,蒙华就笑道:“大公子,我们已经喝过水了。”
“行。”扶苏笑道,“我也得喝点水去,快渴死了。”
蒙华奇道:“大公子,你去忙什么了,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扶苏进屋先喝了两杯水,方道:“遇上了一个难题,等我想想怎么解决。现在,我倒有个事,不知道你们可否愿意做?”
此话一出,芈青立即就道:“大公子请吩咐!”
扶苏朝他点点头,又去看其他三个人,自然没得到否定的回复。
李由问道:“大公子,要我们做什么?”
扶苏这会儿不想多说话,便命人去将自己抄写的硝石制冰法拿过来,让他们四个人看。
四人惊叹连连,并且行动力很强地表示,现在他们就去做。
扶苏被望远镜打击的很厉害,现在是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只道:“那你们先去,我……我等下次罢。”
新鲜事物的吸引力很大,四人当即按照说明取了硝土,再按照比例浸泡在水中,这步需要十二个时辰。
接着他们又去尝试着人工制造硝土,等他们再忙完回来,扶苏已经命人摆好饭食了。
四人均已经洗过澡,换了新衣裳,蒙华见到美食,忽然干呕了一声,然后他捂着鼻子道:“我有点吃不下饭了。”
人工制造硝土的步骤并不复杂,原料也很简单,就是对人不大友好,它们分别是尿粪和草木灰,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补充尿液保持湿度。
扶苏对此一清二楚,经过蒙华这么一说,他想象了下,顿时也有点拿不起筷子了。
扶苏想了想,安慰他们:“你们换个思路,这样想,经过这次试验,你们确定自己无法忍受,那么剩下的六到八个月,你们就可以不用亲自去了,我命寺人们去做就好。”
李由、王离、蒙华三个人都连连点头,很赞同扶苏的话。
蒙华灵光一闪,问道:“大公子,六到八个月?那时候就是冬天了啊!”
冬天,还用制什么冰!
扶苏笑道:“是啊,正好等到明年夏天用。”
蒙华等:“……”
芈青咬了咬牙,向扶苏道:“大公子,我想这个过程虽然并不复杂,但也需要记录一些数据,还是需要人盯着,不如就由我来吧。”
话音才落,他就接受了三个人佩服的注视,其中李由的眼神更复杂些。
扶苏瞧了他片刻,点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