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姜华氏轻哼着,数着在姜府的日子,不过是二十三年的光景,却让她过得这般糟糕。
看姜华氏似乎没有说话的意思,秦小娘忽然想到近日姜玥去义庄的事,在姜华氏即将转身时,匆匆出口道:“姐姐别急啊……前些日子,阿玥确实有许多不对的地方,为难萍儿先不说,还自作主张跑去外面玩耍,这叫妹妹到时该如何给她议亲呀……”
“想来……满汴京城中的男子,是不喜未来娘子这般爱出去走动罢?”
闻言,姜华氏缓慢回过身来,紧紧盯向秦小娘。
“我看妹妹不像着急的样子,若萍儿品性纯良,自然登门下聘的男子不在少数,你有这功夫在这儿搬弄是非,还不如去外头打听打听,今年的新贵可有哪一家是看上萍儿的?”
听到姜华氏这般拐着弯说自己的不是,姜香萍气得大喊,“华氏!你……”
“萍儿,不得无礼。”
秦小娘拉住了姜香萍,不想今夜就这么让姜华氏轻松离去,脑中变着法子似地琢磨起来。
说姜玥不行,那姜珏呢?
“姐姐别气恼,妹妹实有一事想同姐姐说的……阿珏也不小了,弱冠两年,想同他议亲的姑娘数不胜数,只是老爷想着,等到嵘儿今年考过春闱,再让他们两兄弟一同相看姑娘,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儿呢……”
“只是……阿珏脾气不小,近日才把老太太给气到卧床……若不好好管教,京中还有哪个女子敢嫁给他呀?姐姐说,是不是这个理呢?”
听到姜珏名字,姜华氏眉梢轻抬了下,目光冷冷扫向屈身行礼的秦小娘,轻哼道:“时日不早了,我看妹妹也乏了,都回去吧。”
对秦小娘的试探与接近,姜华氏多年里谨慎小心,未曾给秦小娘成功套话的机会。
关乎她三个孩子的事儿,表面上在姜府里是无人主张,但在姜府外,华家自然会暗中关注姜珏三兄妹。
自然,姜府里无人知晓华家是如何关注他们,且保护到长大成人的。
连秦小娘都想无故找事,那姜世昌更是不知他那突然的升迁是从何而来的。
秦小娘看着姜华氏这般无情,只能咬牙切齿,一个字儿也不能多发。
套话本来就失败了,还是得赢几分薄面为好,今夜还是姜世昌让她来的。
若不是为了嵘儿的仕途,看在华府还有平步青云的老臣华清引,她哪还会舍下脸面来求一个多年无宠的主母啊!
那姜珏能安心在翰林院待着,背后是少不了华清引的助力。
是以,即便姜华氏不受恩宠,但她那嫡子却是名声赫赫,才华横溢,整个汴京城无人不知。
……
在义庄待的最后一日,茯苓亲自数着马车上整齐拜访的作物,都是陈伯塞进去的,且扬言回去时悄悄带进姑娘的小厨房里,不能让那秦小娘看见。
陈伯这般关怀,姜玥对此感激不尽,回去便让姜世昌做主,给陈伯这些守在义庄多年的忠实仆从,多升点月例。
那些账册无一错漏,她亦让人抄录了一份,好带回姜家交差。
昨日在周家做了一会儿客,那周磊情绪比前日更稳定,得知姜玥是想亲自寻死亡且尸首未见的女儿,周磊只好将前些日子里遇到的人,都告诉了姜玥。
在姜玥来之前,确实有人拜访过周家,不过是来向周磊挑衅他女儿生前侍奉人的媚态,周磊气得将那些人扫地出门,但还是记得,那些人穿着华贵,且气质不凡。
姜玥自听完这些细节,便想到汴京城中赫赫有名的教坊司,及暗中开放的窑子,或许能从里头查出一些苗头。
她必须尽快回京,亲自前往京中教坊司或窑子,探寻那些曾经被银烛服侍过的男子的意见。
故在这一日回京时,提早了几个时辰。
马车前,姜玥手里拿着一本书,入迷般看了有一会儿,只因这本书是陈伯私藏的《荔枝谱》「1」,还是陈伯在华府受华清引赏赐而来的。
一开始姜玥并未在意这本书,但翻开了一页后,更是有些爱不释手了。
陈伯见状,当时笑着说:“老奴本没有什么笔墨,当初老太爷赏赐的,实在是浪费了些,老奴这便交由四姑娘,好让这本书流传出去。”
萧楚尧此刻在树下和羽书雾刃交代几句话。
此次回京,姜玥表明了要带他们三人一同回姜府。
这让萧楚尧瞬间觉得受宠若惊了些,不过为了暗中的线索,入姜府也是迟早的事。
“公子,那些暗卫已经撤离,他们传信来说,姜嵘成日在外鬼混,说是要考今年春闱,可教坊司去得最勤,随同他去的都是往年落榜的世家子弟。”
“尚未查出姜嵘与韩府灭门案直接关联的线索。”
听到这些,萧楚尧也不觉奇怪了。
姜嵘一个游手好闲之人,留恋勾栏瓦舍,是正常不过的行为。
“听着,去了姜府,我们都只听四姑娘的话。”
说话间,萧楚尧转头望去马车前仍在看书的姜玥,边不忘叮嘱着羽书两人。
羽书顺着他的视线,看见姜玥后,瞬间错开视线,遂望去正在搬行李的竹归。
“公子,那行李看似不轻,属下去帮一帮竹姑娘。”
萧楚尧匆匆与雾刃相视一眼,两人默契点头,羽书这般主动关心一个姑娘,确实是第一回见。
《荔枝谱》「1」:出自北宋,作者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