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学、物理竞赛的全面展开,英语竞赛也开始了,一个是口语,一个类似于考试形式。严俐照旧告诉了刘静,课代表安排了下去。
严俐课上完提了一句:“课代表安排的竞赛大家积极参加,你们理科竞赛拿到奖,文科类的给你们锦上添花。”
随着期中过后,各科内容的难度都有点增加,四人组的同学们也都有点犹豫到底参加哪个。
报名截止的那天英语课前,四个人就连上厕所也在讨论这个事儿,大家一致觉得笔试那个不错,口语需要慎重。
学校的洗手间有门但是没有锁,林亦在门里朝外面她们几个隔空喊话:“我估计我口语不参加了,没啥意思,”还带上了点抱怨的语气,“现在数学竞赛好难啊,哪里有时间啊......”
刚想继续说下去,门冷不防被打开一条缝,林亦吓了一跳,回过头看见是施梦,施梦朝林亦比了个别出声的姿势,小声说:“严俐进来了。”
门又冷不防被关上了。
林亦出来后问:“妈呀她应该听不出我的声音吧?”
另外三人不约而同投来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
结果是严俐当天没说什么,就是看到了整节课没敢与自己有眼神接触的林亦,心里觉得好笑,所以下课前特地说了一句:“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不是参加哦,完全自愿,还是课内重要。”
最终林亦和冯雨悦都没参加,看着王梓彤和施梦连夜赶出了初赛的演讲稿,成天下课往严俐办公室跑。两个人在班上还是做着自己的本职,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王梓彤和施梦比赛前一天下午就跟着学校车去了市里,整个学校百来号人第二天中午也就全部回来了。两个人回来后趁着大家还在午休就去了趟操场。
走在塑胶跑道上,太阳晒的暖融融的,两个人虽然都过了初赛,但是还是高兴不起来。
晕车,劲敌,缺课,都动摇着两个人参加比赛的初衷。
口语竞赛是当场出成绩,因此第二天获奖情况就出来了。
最终的结果倒还不错,阙组长喜笑颜开地把获奖结果发在了英语组群里,然后私聊了严俐:“严老师班上真的不错,两个二等奖都是你们班的。”
严俐没有多说什么,回复了一个谢谢的表情,内敛,不张扬。
这次竞赛严俐两个班表现得确实不错,初赛38个只刷下来两个,最后两个班一个班一个二等奖,其他同学都拿到了三等奖,这样的成绩,和那些外国语学校自然比不了,但是同层次相比,严俐真的算是头号赢家了。
英语能力竞赛初赛是免费的,安排在了口语初复赛之间的一个周一,学校统一调换了英语课,连着最后一节班会组织了考试。
竞赛的题型,则和高考完全不同。严俐把试题册发下去就乐了:“今天有同学来重默,问我这个是不是答案。这个就是试卷啊,一小本,花花绿绿的,跟平时不一样吧。”
同学们觉得蛮新奇的。
听力有文字题,有图画题,还有填空,其中的对话选择的题干也没印在卷子上。但林亦觉得还是填空题难,自己在两空上对广播里的发音一头雾水。想来想去犹犹豫豫地填了一个严俐讲题时拓展过的词,但是也不知道拼的对不对。
后面的阅读题型也是千奇百怪,有了一种外省高考的味道。其中有个句型变换题,林亦真的感谢自己初中抄过一本英语语法书,才知道间接引语是啥。
至于智力题就更有意思了,林亦想到最后也没想到什么东西有一张嘴却不能说话有一张床却不能睡觉。
结束了还有人之间问严俐答案。
严俐反问:“你写的啥?”
答案是river。河口,河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晚上晚自习,严俐打算让两个班互换了试卷改。
但是严俐舍不得宝贵的晚读时间,在同学们传对方班的答题纸时,严俐一直在催:“拿到谁的就改谁的,不要挑,快一点传!”
林亦还是希望挑一个字写的好看的,改起来快。
最后林亦拿了蔡宇鹏的,冯雨悦拿到了夏思楠的。
林亦“哇”了一声:“这是蔡与程哥哥的?他们两个字写的好好看啊。”
冯雨悦也“哇”了一声:“夏思楠是期中英语年级第一吧?”
严俐飞快地报了选择和填空答案,又开始催:“把拿了多少分算一下啊,有疑问的单独来问一下,快一点,组长收一下,收完赶快读书吧!”
严俐打算把作文带回去简单改一下,然后第二天把结果讲一下,公布一下晋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