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同学大军开拔,一路上观光旅游,累了住民宿,渴了饮茅台,饿了就吃农家生态餐,惬意得很。
经过四天时间,朱厚照同学终于抵达了涿州(就在北京边上),也正是在这里,他收到了来自王阳明的工作汇报。
什么?已经抓住了宁王?
朱厚照同学不由得从三十平米的水床上蹦弹而起,这是在给我开玩笑吗?
才个把月,仗就打完了?
是这个王圣人太厉害,还是我那叔叔太无能啊?
不行不行,老子还不容易才从北京跑出来,总不能现在就打道回府吧!
得想个法子,我不能回去。
对,让王阳明把人给我放了,我要亲自抓住濠叔,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作为皇帝的威严。
就这么干!
于是,朱厚照同学将王阳明的汇报,留在了涿州的某个咔咔角落,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南下。
这一次,朱厚照同学加快了南下的脚步,免得被北京那帮老头儿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不过,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很快,北京那帮老头子就知道了宁王被俘之事,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从北京沿途传到朱厚照的耳朵里,听得朱厚照耳朵都快起茧了。
朱厚照也不气,只是简简单单的回了句“朕已知晓,你们回去吧。”
但朱厚照并不想就此中断往南的路。
在太监张永和先锋官许泰的建议下,取消南征,而是以南巡的名义下江南,考察民情。
这个法子不错,朱厚照决定不再理会京城的那些闲言碎语,按照原定路线,经保定、临清、扬州、南京、杭州,最后抵达江西。
与此同时,日日陪伴在朱厚照身边的钱宁和江彬,已经暗中斗得不可开交。
至于谁能够笑到最后,答案已经十分明显。
朱宸濠倒了,钱宁迟早会被招供出来,一路上,钱宁心惊胆战,深怕某一时刻朱厚照同学就传唤了自己。作为钱宁最大的对手,江彬自然是知道钱宁与朱宸濠之间的勾结。
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江彬瞅准了时机。
从朱宸濠造反之日起,江彬就开始派人各处秘密寻找钱宁勾结宁王的证据,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钱宁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自然是时时刻刻与朱厚照同学腻歪在一起,但总有上个厕所的间隙。
对,就是在钱宁出去方便之际,江彬冒着被杀头的风险(闯进皇帝寝宫,是要被杀头的),抱着一箩筐的证据,见到了朱厚照。
铁证如山,看你钱宁还有什么话说!
“狗奴才,老子早就怀疑他有问题!”朱厚照气得七窍冒烟,当即命锦衣卫将钱宁抓了起来。
朱厚照算不上是雄才伟略的君主,但一定是一个杀伐果断之人,从他抬手就灭了刘瑾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眉目。
这一次,也没有任何例外,朱厚照没有丝毫犹豫,将钱宁打入了大牢。
走啊走,走到了保定,朱厚照同学脑门一亮,完了,好像彩儿还在京城。
当时南征之际,朱厚照与刘彩儿约定,等他平乱之后,就接刘彩儿去江南一同游玩。现在南征改成南巡了,自然是不能忘了这位心爱的女人。
离别之际,刘彩儿将自己的发簪送给朱厚照,以此作为信物,见簪如见人。
朱厚照命人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去接刘彩儿。
世上之事大抵如此荒唐,越是着急的时候,越容易忘记紧要之事,快马倒是去了,但是簪子忘了去。
当初约定好的“见簪如见人”,朱厚照慌乱之际,发现簪子不知道啥时候被弄丢了。
这可如何是好?
他来不及想太多,自己骑上快马就往京城跑,撂下南巡的几万兵马,大眼瞪小眼。跑得快的那匹马见到了刘彩儿,说是要带她南下与皇帝汇合。
但刘彩儿是个认死理的女人,不见到簪子,决计不会走的。
好在没过多久,刘彩儿就见到了朱厚照风风火火赶来的靓影。
那估计是朱厚照这一生中最帅的时刻,一个男人为了一句话,能做到如此,夫复何求啊!
就这样,刘彩儿与朱厚照夹马南奔。
刘彩儿开心地哭了,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她说:“厚照,你知道吗?我太幸福了,幸福都已经满了,这辈子无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