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绛珠新梦 > 第16章 刘姥再访,黛玉新观

第16章 刘姥再访,黛玉新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维八月,金风送爽。那大观园中的景致,似一幅缓缓舒展的云锦,将万千秋色尽揽其中。但见园中桂树亭亭如盖,金桂、银桂竞相绽放,碎金般的小花密密匝匝缀满枝头,微风拂过,馥郁甜香便如流云般漫过亭台楼阁,直沁人心脾。熟透的石榴咧开朱唇,露出晶莹如红玛瑙的籽粒,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菊圃内,千百盆菊花争奇斗艳,猩红者似晚霞欲燃,粉白者如轻云出岫,皎皎白菊若初雪覆枝,花瓣或如丝绦舒展,或似蟹爪蜷曲,将个秋日的大观园装点得绚烂如绮梦。

这日卯正三刻,荣国府后角门的铜环叩响了几声,门房的小厮便赶紧来报-原是那刘姥姥,时隔许久,又一次登门造访。众人听闻这个消息,反应各不相同。

彼时贾母正歪在软榻上,由鸳鸯拿着鎏金捶腿棒轻敲膝盖,忽听得窗棂外琥珀脆生生喊了句 “刘姥姥进府啦”。贾母素日就爱热闹,一听刘姥姥来了,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快!快请进来!”老太太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作一堆,银红撒花大氅也不及披好,便要往廊下迎,“昨儿个还念叨着,偏生今儿就来了,倒比通灵宝玉还灵验些!”一面又叮嘱琥珀:“快叫厨房把那糟鹅掌鸭信热上,再备两碟牛乳蒸羊羔,可别怠慢了!”

王夫人正在佛堂捻珠,闻言指尖微微一顿,檀香木佛珠在案上磕出轻响,终究只吩咐彩云:“既来了,就按规矩打发。”倒是凤姐儿眼明手快,早命平儿取了新裁的软缎衣裳,笑盈盈往垂花门去:“姥姥这趟来,指不定又要闹出多少笑话儿呢!”

林桐听闻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消息时,正倚着潇湘馆的窗棂,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书卷边缘,忽听得紫鹃气喘吁吁来报:“姑娘,那乡下的刘姥姥又进府了!”惊得她手中茶盏微微晃动,琥珀色的茶汤在白瓷盏里漾起细密涟漪。

往昔种种顿时翻涌而上。初读《红楼梦》时,书中刘姥姥插科打诨的模样,引得贾府众人捧腹大笑,连黛玉都打趣她是 “母蝗虫。可如今她既已置身书中世界,再回想那些情节,倒像是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了。她望着院外随风轻摇的翠竹,心中思绪万千,世人皆道刘姥姥粗鄙,可谁又曾想,这老人家才是活得最通透的?她今日倒要好好瞧瞧这 “母蝗虫”。

正想着,前院忽传来一阵喧闹。林桐移步至穿堂,远远便望见刘姥姥佝偻的身影。老人家手提竹篮,篮中青菜瓜果,还沾着新鲜晨露。她身上那件靛青粗布衫洗得发白,肩头补丁针脚细密,像是缝了又缝;深蓝色布裤扎着褪色的绑腿,一双旧布鞋早磨得没了鞋底花纹,却洗得干干净净。灰白头巾下,几缕白发被秋风吹得凌乱,倒衬得她眼角的皱纹愈发深刻。

板儿怯生生躲在姥姥身后,肥大的短褂袖子空荡荡晃着,露出晒得黝黑的手臂。他盯着地上青石板,又时不时偷瞄廊下鎏金的儿,破旧布鞋的脚趾头在鞋口不安分地动着。许是被贾府的气派震慑住了,他怯生生地躲在刘姥姥身后,只探出一双好奇的眼睛,滴溜溜地打量着四周。

穿堂风卷着桂花香扑进正厅,刘姥姥被引着跨过尺把高的门槛时,粗布鞋底在金砖地上蹭出细碎声响。她攥着竹篮的手微微发颤,望见廊下站着的贾母,忽然想起自家供的那尊慈眉善目的菩萨像,双腿一软 “咕咚” 就跪了下去,额头几乎要磕着青砖:“老寿星万安!俺们庄子里的人,天天在菩萨跟前念叨您的恩典!” 着解开蓝布帕子,露出里头几串红澄澄的山里枣,“俺们乡下人,没啥稀罕物,就带了些自家种的菜蔬,给老寿星尝尝鲜。”

贾母不等鸳鸯搀扶便快步上前,枯瘦却温热的手已经搀住刘姥姥的胳膊:“老亲家,快些起来!咱们都是半截身子入了土的人,使不得这些虚礼。你能来,就是给我这把老骨头添喜了。”她笑着打量刘姥姥鬓角的白发,眼角笑纹里盛满暖意。

刘姥姥仰着脸,眯起眼睛望着贾母鬓边那支累丝嵌宝的赤金簪子,笑得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您老这福气,连观音菩萨见了都要羡三分!”这话逗得满屋子丫鬟婆子都抿着嘴笑。琥珀忙递上茶盏,雾气氤氲间,刘姥姥双手捧着那冰裂纹青瓷,指尖摩挲着盏壁凸起的缠枝莲纹,像是捧着什么稀罕物。

“这茶......”她轻啜一口,舌尖尝到从未有过的清甜回甘,喉间泛起幽幽兰香,忍不住吧唧着嘴,“比起俺们煮的老荫茶,好喝百倍!”贾母笑着说:“老亲家,你要是喜欢,走时带些回去。”刘姥姥慌得连连摆手,生怕失了礼数,“使不得,使不得!俺们乡下人,哪配带这个?能沾沾仙气儿,回去能念叨半年哩!”

贾母见她局促模样,眼角眉梢皆是笑意,转头朝鸳鸯使了个眼色:“把昨儿个收的雨前龙井,包两包给姥姥带着。”又拍着刘姥姥粗糙的手背,“咱们老姐妹说话,可不许外道。”紫檀雕花几上,鎏金香炉正吐出袅袅青烟。

林桐坐在一旁,手中轻摇着团扇,目光静静地落在刘姥姥身上。只见老人家说话时,布满老茧的手不时摩挲着衣角,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着清亮的光。她的每一句话,虽然带着浓重的乡音,却皆发自肺腑。这让她恍惚想起在现代社会中,接触到的那些虚伪和做作,与眼前这份未经雕琢的质朴相比,竟显得那样苍白可笑。

正出神间,环佩叮当声由远及近,王熙凤扶着小丫头的手款步而入。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在日光下泛着细碎的光,翡翠撒花洋绉裙扫过青砖地,金丝八宝攒珠髻上的东珠随着步子轻轻晃动。“姥姥,您可算来了”她拖着尾音笑起来,丹凤眼弯成月牙,“您这次可得在府里多住些日子。”刘姥姥慌忙起身,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衫下摆扫翻了矮几上的茶盏,茶汤在青砖上洇出深色水痕,赔笑道:“使不得,使不得!俺们乡下人,就怕冲撞了各位贵人......”

“姥姥,您这说的什么话!”王熙凤一把攥住刘姥姥枯枝般的手,指尖的赤金护甲硌得老人家微微瑟缩,“您来了,这园子才叫有了烟火气!昨儿老太太还念叨,说想听您讲乡下的新鲜事儿呢。”说着拿绢子替刘姥姥掸去肩头灰絮,倒比亲孙女还热络。

众人又闲话了半盏茶时分,忽听得檐角铜铃叮咚作响。贾母将手中的鎏金手炉往锦垫上一搁,银丝绣着缠枝莲纹的袖口滑落半寸:“老亲家,虽说秋阳晒着暖和,总闷在屋里也乏得慌。不如随我去园子里逛逛?”话音未落,鸳鸯已捧来掐金丝斗篷,轻轻披在老祖宗肩头。

刘姥姥随贾母起身,粗布裙角扫过青砖,惊起几缕桂花香:“我今天可真是烧了高香了,俺早就听说这大观园美得像画儿一样,今日可算是有机会开开眼了!”说着伸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又忙不迭将散落的白发往灰头巾里塞,倒把鬓边沾着的桂花也揉碎了。

穿过垂花门时,刘姥姥便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她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溜圆—只见九曲回廊蜿蜒于碧水之上,朱漆栏杆映着粼粼波光,对岸藕香榭飞檐翘角,竟像是要冲入云里去。老人家不禁倒退半步,草鞋在青石板上蹭出声响,头巾下的白发簌簌乱颤:“我的老天爷!这哪是人间,分明是神仙住的地方啊!”

众人被她这副模样逗得忍俊不禁,薛宝钗拿帕子掩着唇笑,王熙凤扶着贾母笑得直不起腰。刘姥姥却浑然不觉,踮着脚凑近湖边,枯枝般的手指颤巍巍指着水面:“你们瞧瞧!这水里的云彩竟比天上的还鲜亮!”忽又瞥见对岸菊圃她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粗布鞋踩得落叶沙沙作响:“这花也生得太俊了!比俺们地头的野菊,怕不是仙女和村姑的差别!”

林桐倚着太湖石,看着刘姥姥仰头望着缀锦楼的飞檐,头巾歪到一边也顾不上扶,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惊叹。想起前日在诗社里,众人附庸风雅地赏菊赋诗,那些矫揉造作的诗句,哪及得上眼前这发自肺腑的惊叹来得真切?秋风掠过湖面,卷起几片银杏叶,倒像是把这深宅大院里的虚浮之气,都卷到九霄云外去了。

转过沁芳闸,忽有清泠泠的竹香扑面而来。刘姥姥抬头被那满院的翠竹吸引住了,惊得直拍大腿:“乖乖!这竹子绿得能掐出水来!”说着便钻进竹林,枯枝般的手指抚过光滑的竹节,仰头望着漏下的细碎日光,粗布头巾被竹枝勾得歪到一边也浑然不觉,“俺们乡下的竹子稀稀拉拉,哪有这般齐整水灵!”

林桐倚着斑竹帘栊轻笑:“姥姥若喜欢,走时带几株回去栽在院角,倒也添趣。”刘姥姥慌忙摆手,袖口扫落几片竹叶:“姑娘,这可使不得!这么好的竹子,俺们乡下人可种不活。”说着,转身掀帘子进了屋子,忽见案上摆着宣德炉,袅袅青烟缠着墙上的《烟雨潇湘图》,不由得啧啧称奇:“瞧瞧这屋子,可不就是姑娘家的闺房嘛,干干净净,透着一股子灵气。姑娘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人,这字写得比庙里的碑文还俊哩!”

林桐微笑着回应:“姥姥过奖了,不过是随便布置了一下。”

众人在潇湘馆的凉亭内略坐,吃了两口新沏的雨前茶,便又往前行。刘姥姥一路问东问西,对园中一切充满好奇,逗得鸳鸯用帕子捂着嘴直笑。

不知不觉,行至秋爽斋,探春早带着丫鬟候在月洞门前。刘姥姥见她一身葱绿缕金百蝶穿花洋缎裙,鬓边一支赤金点翠凤凰簪,忙不迭拉住她的手:“哎哟这姑娘,生得跟画上的仙女似的,往后定是大富大贵的命!”探春红着脸引众人进厅,丫鬟捧上的成窑五彩小盖盅刚搁下,刘姥姥便被杯上的缠枝莲纹勾住了眼:“这花儿画得跟活的似的!莫不是仙人拿彩线绣上去的?”探春笑着解释:“姥姥,这是工匠用特殊颜料画上去的,再经烧制,便成了这般模样。”刘姥姥似懂非懂点头,说道:“俺们乡下人烧个粗陶碗都费劲,哪见过如此有趣之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